搜索
 

培育“家文化” 打造“警之家”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2019/6/26

核心提示:近年来,黄山边检根植“徽文化”土壤,将“徽文化”融入警营文化,打造具有边检特色的“家文化”,倡导“家和万事兴、家是我担当、家规我遵守、家兴我荣光”理念,在营区显著位置建设“家文化”马头墙,突出“诗画安徽,阳光边检”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利用楼宇走廊空间,综合“徽格”“徽色”“徽画”三种文化元素,建成“时时处处感染人、熏陶人的‘家文化’”走廊和楹联文化长廊,让“每面墙上生花、每个角落育人”,丰富边检民警精神文化生活。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辛字多了一横,并非作者写成了错别字,而是规劝大家能理解这样一种含义,即世上任何事,只有多花一分辛苦,才会多得一分快乐……”6月14日下午,安徽黄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下简称黄山边检)有关负责人站在楹联文化长廊旁介绍。放眼望去,一堵堵以徽州楹联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黄山边检根植“徽文化”土壤,将“徽文化”融入警营文化,打造具有边检特色的“家文化”,倡导“家和万事兴、家是我担当、家规我遵守、家兴我荣光”理念,在营区显著位置建设“家文化”马头墙,突出“诗画安徽,阳光边检”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利用楼宇走廊空间,综合“徽格”“徽色”“徽画”三种文化元素,建成“时时处处感染人、熏陶人的‘家文化’”走廊和楹联文化长廊,让“每面墙上生花、每个角落育人”,丰富边检民警精神文化生活。

丁亚玲是边检站的“五朵金花”之一,2009年入伍的她已经成家,爱人在福建,她在黄山,每年只有30天的探亲假,执勤时为确保有2名女同志在岗,必须计划好工作任务才能休假。想家的时候,她就用运动或者看书来充实自己。这名曾经的军人改制后成为警察,丁亚玲说,家人不在身边,自己有时候也会感觉孤独,但警营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如以每个人的照片为蓝本制作的“家文化”走廊,每次到四楼开会时,大家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看过道上的照片和标语,每当看到自己时,就感觉像看到全家福一样,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1997年出生的王杰去年从军校毕业才来到黄山边检,喜欢阅读的他,每天要给自己留2个小时的看书时间,同时还在警营“家文化”的熏陶下,了解并参观徽州传统建筑以及徽州的忠孝文化,现在的他,对徽文化已经接近“痴迷”,每当有朋友咨询黄山的景点时,他定会将黄山的自然和人文风景路线一同规划好,给朋友“私人制定”一个别具特色的徽文化旅游线路。

梁勇康是一名来自革命老区江西瑞金的民警,从2016年年底来到黄山,他便爱上了黄山。担任通讯员的他,最喜欢站里每个月开展的读书分享会,大家一起坐下来交流读书心得,成为他最期待的事情,因为喜欢看书,他也经常被推荐为图书分享达人。

刘西海在黄山边检已经度过了10个春秋,是业务科的教导员,来自皖北阜阳的他,2013年认识了一位来自休宁县的姑娘,两人坠入爱河并在屯溪成了家。刘西海告诉记者,在黄山他有两个家,一个是丈母娘家,一个是警营这个家。他说,每每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总是一个人走着走着就回到了警营,他笑着说,警营就是他的“娘家”,尤其是在警营入口处醒目的“家”字,一看到,就觉得温暖。

黄山边检站政委徐红云介绍,除了打造家文化,黄山边检还推出“徽州夜话”“徽文化论坛”“边检文化讲座”“悦读警营”等活动,搭建民警职工交流平台,不断浓厚书香文化氛围,实施“兴趣、成才”计划,经常性组织开展球类、棋牌、书画、摄影等文娱活动,定期举办“强体魄、凝警心”体育运动会、警营文化节等大型文体活动,强健“家庭”成员体魄,凝聚“家庭”成员力量,秉承“建好小家庭,幸福大家庭”理念,让警心安在警营,根扎黄山,真正实现“安营扎寨”向“安家落户”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