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小平同志视察黄山,高瞻远瞩地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拉开了我市发展旅游业的大幕,奠定了黄山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30多年来,黄山旅游像迎客松一样苍翠挺拔,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新时期,国家旅游局提出“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对黄山旅游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赋予黄山旅游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使命。省委、省政府对以黄山为核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寄予殷切期望,要求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抓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1+5”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建设全新黄山、全景黄山、全业黄山、全球黄山,在打造旅游强省中干在实处、在全国旅游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
——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旅游业作为全市最大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的作用更加彰显,去年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1至9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4486.21万人次,同比增长11.4%,旅游总收入398.16亿元,同比增长12.62%。
——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旅游+”战略效应加速显现,加快旅游业与文化、农业、体育、摄影、休闲度假、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融合,文化演艺、农事参与、运动休闲、研学修学、徽州民宿等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涌现,去年仅乡村旅游接待就达3721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全域旅游大格局正在形成,坚持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快旅慢游”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构建了“旅游强县、高A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级旅游体系,全市有近200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旅游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区域和群众。
——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旅游“朋友圈”更加广泛,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等机构和境外友好城市、友好景区合作,初步形成了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的友好交流城市网络。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参与修订《世界优秀目的地(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等国际标准,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等高端活动,“可持续发展黄山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宣传推广。入境旅游态势良好,巩固欧美、韩国、泰国、台湾等入境市场,拓展俄罗斯、日本等入境市场,实施黄山航空口岸外国人落地签证和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前9个月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7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56%,创汇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33%。
——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改革成果逐步显现,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具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全省首支“旅游警察”队伍亮相,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有序、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徽州民宿等行业标准出台,主要景区、星级饭店等游客聚集区域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3G/4G信号、电子触屏等基础设施覆盖,“旅游厕所革命”向全域拓展,游客满意度长期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30多年来,黄山旅游始终在路上。站在新起点,全市上下不忘初心、再启征程,精心打造大美黄山,更好助力中国旅游,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建设全新黄山,突出黄山景区这个龙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旅游“二次创业”。黄山景区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坚定不移“走下山、走出去”在旅游接待、综合效益、经营管理、资源保护、体制创新等各方面再提升,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当前,重中之重以国际化标准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高起点推动黄山东部开发,将山上东海景区打造成黄山旅游新的增长极,将山下谭家桥国际小镇打造成与班芙、茵特拉肯相媲美的独具魅力的集散地。
——建设全景黄山,突出全域旅游这个方向,以市域一体发展争当全国全域旅游先行标杆。加快“点、线、面”立体开发,点上突出抓好景区晋A升级,培育齐云山、牯牛降、太平湖、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等新热点,力争“十三五”5A景区达到5家;线上突出抓好精品线路开发,以高铁开通、屯溪国际机场迁建为契机,推出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线路,营造一路山水一路景的优美环境;面上突出抓好全域环境整治,推进停车场、旅游厕所等9个标准化建设,实现城有城的品位、镇有镇的特色、村有村的景致。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强力推进五大发展项目库旅游专项建设,力争“十三五”完成旅游投资超千亿,今年重点推进“美丽之冠”国际旅游城等118个亿元以上项目。
——建设全业黄山,突出多业融合这个根本,以“旅游+”战略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旅游+农业”着力壮大乡村旅游,打响徽州民宿品牌,推动黄山乡村旅游步入4.0时代。“旅游+工业”着力开发旅游特色商品,设立非遗创意产业园,支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工艺品开发,推出更多有特色、便携带的“黄山必购商品”。“旅游+文化”着力发掘徽州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徽韵》、《宏村阿菊》和《映像黄山》等文化大戏,推出171处百佳摄影点和一批写生、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育”着力培育品牌赛事和体育经济,打造168徒步越野、太平湖铁人三项等60余项赛事活动,建设特色体育产业基地。“旅游+医疗”着力开发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康体养生基地,打造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旅游+互联网”着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全面推进智慧旅游试点、旅游物联网建设,开发在线旅游新业态。“旅游+扶贫开发”着力增强山库区造血功能,使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武器。
——建设全球黄山,突出国际视野这个关键,以全球高端营销塑造“梦幻黄山 礼仪徽州”崭新形象。把旅游业作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先手棋,一方面融入国家战略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抓好入境旅游“就地出口”,不断提高黄山旅游世界能见度和知名度。另一方面深化区域合作挖掘扩展国内市场,强化与皖南示范区城市联动营销,打造长三角后花园,深耕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市场,进一步提升黄山在全国旅游中的份额。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核心,坚持硬件提升与软件优化并举,尤其是抓好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力推全市全覆盖,规范旅游秩序,树立“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新形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