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与宏村景区早已是黟县旅游的标志性符号。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同质性景区西递与宏村作比较,探讨其间的种种不同。
徽黄旅游集团负责人朱武告诉记者,2013年6月23日,西递村全体村民在村委会进行投票,决定是继续维持西递“村办企业”的经营现状,还是将西递经营管理权委托给黟县徽黄旅游集团公司?结果出乎意料,徽黄旅游集团公司赢得了全村97%左右的村民选票。
村民们的选择,反映了西递景区曾经令人无奈的现实。与宏村景区同在起跑线上甚至还略占先发优势的西递,因种种掣肘,不仅被宏村超越而且差距越拉越大:2002年,西递接待游客28.36万人次,门票收入1181.34万元;宏村接待游客25.39万人次,门票收入802.84万元。但到2012年,西递接待游客68.67万人次,门票收入3251万元;宏村接待游客163.83万人次,门票收入8381万元。由京黟集团经营的宏村景区井喷式发展,从反面说明了西递景区已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村民们的表决意愿更鲜明地昭示着:大家期盼徽黄旅游集团能给西递旅游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徽黄旅游集团从开启回收景区经营权征程起,便有了现实的考量。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旅游投资景区景点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同时,传统的观光游与新兴的休闲游此消彼长,个人游、自助游等日益增多,游客不仅仅满足于知名景区的到此一游,而且更关注旅行中的各类体验,比如价格、服务、品位等等。
“我们经营西递景区,有更深层次的打算。西递作为单个景区在旅游市场与宏村景区以及其他同类型景区竞争,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西递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发展空间受限,能做的文章不多。”朱武说,徽黄旅游集团经营黟县多个景区,公司可以结合各个景区的不同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就会形成N条不同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个性化需求,从而放大整体优势,让黟县旅游更具有竞争力。徽黄旅游集团是个理想的产品产出平台,公司一方面整合盘活现有景区资源,以西递景区为主,推出“西递+”旅游线路组合,如西递+卢村、西递+桃花源漂流、西递+石林、西递+打鼓岭、西递+塔川等,让游客有更多的产品选择;另一方面通过旅游集团营销网络,将所有景区进行抱团营销,不但大大节约了营销成本,而且有力提升了整体知名度,实现了大景区和小景区的共赢。2015年,西递景区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3%,门票收入4250.12万元,较上年增长17.7%。
众所周知,黟县旅游以田园风光和传统村落闻名遐迩,多年来许多景区之间同质化竞争一直是绕不开的难题。徽黄旅游集团整合资源后,围绕度假型景区建设,针对这一“顽疾”开始击破,以一景区一主题、一景区一规划为目标,通过分析每个景区的与众不同之处并差异化地开发游客参与性项目,打造游客不同体验目的地,努力做到每一个市场都有一个方案,每一类群体都有一个对策,每一个时段都有产品供给,每一个周末都有营销跟进,每一个景区都有二次消费项目,从而在景区错位发展、产品业态创新上拥有了更多的独特优势。
春天刚过,繁茂的夏天来临,各个景区也开始了新的生长,期冀以此延长注意力、留住游客的脚步。以古民居古村落为主的西递景区完成田园风光恢复、后边溪旅游开发规划方案设计,准备扩大景区旅游空间,增加特色民俗表演;以秋季红叶闻名摄影界的塔川景区,开始流转土地种植别样的树木,让塔川四季多彩、叶叶风情,突破过去的时限;以奇石惊艳的石林景区,绿植鲜花布局已成,夏天将是一片炫目的花海,丰富旅游视觉体验……
黟县多型态景区构成五彩缤纷的旅游版图,随之而滋生的旅游业态与产品摇曳多姿。位于黟县屏山景区内的“御前侍卫”春节后突然走俏,经过影视圈的张震燕精心打磨,古老的徽派建筑焕发了新生命,洋溢着浓浓的民国老上海摩登风情,被粉丝们誉为“徽州古村落中的布达佩斯”。“这是带有艺术感的小型精品酒店,除了住宿,还有很多公共空间,有咖啡吧有酒吧,供休闲度假的游客选择。”酒店负责人张弓力告诉记者,2月份营业后比预期好很多,吸引了冯小刚、范冰冰等影视大腕前来参观小憩。
把游客留下来休闲度假,这不仅是“御前侍卫”的心愿,也是徽黄旅游集团打造景区的方向,以独具魅力的“徽州民宿”为切入点,赋予景区不同生命力,培育更多度假型景区。在宏村艺术小镇,以写生与摄影为主题的规划加快实施,为艺术类消费群体建巢;在连体古民居著称的关麓景区,在位于县城区的黟县古城,新的设想正落地,构思以古民居为主体打造集中的徽州民宿,为游客来黟县提供个性化的住宿体验……
根植于徽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徽黄旅游集团对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黟县旅游绘出的发展新蓝图更具特色和活力,县域大景区呼之欲出,孕育着令人心动的新希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