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山风景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景区改革发展座谈会决策部署,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为动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拼搏、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十三五”发展开局良好,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稳健起步。
强化宣传营销 旅游经济实现新发展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举、线上线下融合、山上山下联动,抓住杭州G20畅游黄山、黄山旅游上市20周年、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黄山向奥巴马发邀约、中俄总理黄山会晤等节点热点,精准开展宣传营销。策划推出跟着课本游黄山、带着爸妈游黄山等精品线路产品,加快市场营销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旅游经济较快发展。2016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330.08万人,同比增长3.71%;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7.33亿元,增长12.24%;上缴税收2.66亿元,增长4.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7亿元,增长2.68%,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集团公司连续八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
强化资源保护 生态文明得到新提升
黄山风景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完成了《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东海景区详细规划》并上报省住建厅评审。建成云谷寺至温泉消防管网等防火设施,实现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增建西、北大门检疫检查门禁系统,加大监测普查、检疫检查与联防联控力度,景区内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建成物联网古树名木保护系统,落实分级管护措施,确保了古树名木安全。推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实施狮子峰生态修复,封闭轮休10年的丹霞峰景点对外开放。建成空气质量指数监测发布系统并投入使用,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等水平。建立遗产资源数据库,完成黄山文化遗产监测国家年报,创立不可移动文物联合保护新模式,继续实施了古亭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强化管理服务 旅游环境有了新改善
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通高铁北站至景区内旅游直通车,提升了旅游舒适度与便捷性。编印《山岳景区医疗急救工作指南》,深入开展党群志愿服务和文明旅游活动,提高了游客满意度。加强客流调控疏导,建立景区周边“大交通”管理机制,顺利度过春节、“十一”黄金周和杭州G20畅游黄山等旅游接待高峰。景区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分局和旅游警务支队获批成立。建成导游电子签到系统,集中整治网络票倒卖等突出问题,试点推行“诚信菜单”。完成客流量预测系统升级,《山岳景区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被评为省级地方标准,荣获了全国智慧旅游创新实践奖,以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中国旅游景区数字资产榜。
深化改革发展 “二次创业”迈出新步伐
选优配强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领导班子,初步理顺了管委会、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关系。建立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确立“减亏、减负、发展”主线,启动“组织、薪酬、考核、激励、内控”五大体系改革,激发了改革活力和发展动力。成立黄山赛富基金公司和天海实业发展公司,出资参与安元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合作成立东海旅游发展公司和月潭湖开发投资公司,参与市内旅游资源开发。完成新国线(黄山)运输公司收购工作,组建市政通汽车服务公司,建成徽商故里天津店并对外营业,加快“走下山、走出去”拓展步伐。
强化品牌争创 对外形象展现新魅力
坚持当典范、树标杆,大力推进品牌建设,获得了一批新荣誉。一年来,黄山再次入选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顺利通过世界地质公园第三次发展评估,成功争创国家首批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国内率先获得地球测评“可持续旅游景区”基准评估(铜牌)。股份公司入选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和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深化与国际组织和友好公园之间的联系,与柬埔寨吴哥窟、北京颐和园等缔结友好关系。大黄山国家公园体制研究取得实效,牵头起草的省级地方标准《旅游景区诚信等级划分与评定》《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对外发布。圆满承办第二届名录遗产对话会并发布《黄山倡议》,成功举办首届黄山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山岳旅游联盟2016年会,持续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景区新闻,取得历史性突破。黄山国际登山大会首次纳入国际越野跑认证积分赛事,成功举办了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第六届风光摄影大赛等系列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美誉度与知名度。
2017年全力抓好七件大事
2017年,黄山风景区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二次创业”;坚持协调推进,着力打造品质旅游;坚持扩大投入,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着力促进生态文明;坚持开放合作,着力扩大品牌影响;坚持共建共享,着力提高幸福指数,计划全年接待游客336万人,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8亿元、上缴税收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加快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加快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
发挥集团公司投资平台和股份公司融资平台作用,聚焦旅游主业,做精做强传统板块;强化资本运作,以黄山东部开发、月潭湖开发,花山谜窟休闲度假区建设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培育新兴板块,以高铁客运枢纽和徽菜业务拓展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百亿级企业”。
——高水准实施黄山东部开发
确保《东海景区详细规划》上半年获国家住建部批准,景区内开发东海景区,景区外建设谭家桥国际小镇;启动云谷索道二期工程选址和东海景区游步道、东大门入口综合服务区建设前期工作。
——坚决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控战
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加强联防联控,严格检查、严密监测,注重人防、提升技防,防范快递邮件等人为传入渠道,在防治关键地带喷洒生物菌剂,坚决将松材线虫病拒之山外。
——抓好景区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加快构建科学高效、服务优质的旅游咨询投诉受理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旅游综合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集中行使好旅游管理领域88项行政处罚权,做到“一个平台受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公章处罚”。
——奋力夺取“长安杯”
密切跟踪,主动对接,确保获得第三届“全国社会治理综合管理先进集体”荣誉,顺利捧回“长安杯”,成为全国第一个荣获“长安杯”景区。
——扎实推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
完成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提名表编写、制定管理发展计划,9份底前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秘书处审核,力争2018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实现“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名录遗产“大满贯”。
——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体制创建
在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创建方案,有序开展大黄山国家公园体制创建各项工作。
盘点2016年最具影响的十件要事
(按时间顺序排列)
景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
2016年,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及所属85个基层党组织、1239名党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切实增强了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黄山迎客松19任守护人回家
5月6日,黄山风景区在玉屏楼举办“迎客松19任守护人回家”活动。管委会为14位到场的守松人颁发“黄山迎客松守护人”证书及迎客松胸章。
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
5月19日,2016中国旅游日安徽分会场暨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活动在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举办。活动发布徐霞客Q版形象,授予徐霞客第十世孙为“黄山荣誉山民”,举办徐霞客·黄山游记书法展及研讨座谈会。
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成立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员代表大会暨党委成立大会在屯溪召开,选举产生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黄山通过世界地质公园第三次发展评估
8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委派专家对黄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第三次发展评估。2017年1月,黄山顺利通过评估。
举办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和中国山岳旅游联盟2016(黄山)年会
9月11-14日,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和中国山岳旅游联盟2016(黄山)年会在黄山市召开。对话会发布《黄山倡议》;年会通过了联盟章程及联盟工作规程,确定安徽黄山等7家单位为联盟首届理事会成员单位。
黄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
10月19日,黄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仪式暨摄影艺术交流活动在黄山风景区举行。黄山成为继合肥刘铭传故居后,安徽省第二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第十二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成功举办
11月13日,2016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在黄山风景区举行。大会首次采取市场化模式举办,并获得国际越野跑协会积分认证。
中国黄山首届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11月28日,中国黄山首届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在屯溪举行。论坛以“中国旅游 黄山再出发”为主题,是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不仅是黄山市首届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也是安徽省内旅游与资本结合的重要盛会。
黄山风景区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启动
12月30日,“黄山市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黄山风景区分局”揭牌,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增挂旅游警务支队牌子,各派出所增挂旅游警务工作站牌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