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黄山文化发展繁荣

2020年1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2016/12/19

编者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抓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契机,以传统技艺传习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命名一批市级非遗传习所;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歙县行知学校等为基地,大力开展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专业特色人才达2万余人,具有明显特长登记注册的非遗人才近3000人,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20人、145人。

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政策依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45号令),《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皖文〔2008〕14号)。

国家级申报程序:①申报材料报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项目保护单位属中央各部门、省级行政部门直属单位的,可以将推荐材料直接报送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②文化行政部门接到申请材料或推荐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逐级上报。省文化厅组织省级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和审核意见,连同原始申报材料和专家评审意见一并报送国家文化部。③国家文化部收到申报材料后,结合申请项目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进行整理分类,组织该项目领域的专家组进行初评,由专家组提出初评意见。④国家文化部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委员会,对各专家组的初评意见进行审核评议,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⑤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15天。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根据公示结果,审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并予以公布。省级申报程序参照国家级制定。

黄山市非遗职业教育

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依托,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完善传习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共有以学校为依托的省级传习基地3处,省级教育基地5处,市级传习基地7处。

①非遗高等教育专业化。在黄山学院开设徽州漆器、木雕、竹雕、歙砚课程,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徽雕专业,聘请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授课。②非遗职业教育实体化。鼓励中华职业学校、歙县行知学校、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等职业院校立足本地特色开办徽菜、木雕、歙砚雕刻等专业,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其中,歙县行知中学创办徽雕艺术学校,开办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走出了一条“大师入校、集团支撑”的校园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开办8年来,先后开设了歙砚制作技艺、徽州砖雕、徽州木雕、徽墨制作技艺、徽派盆景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依托徽州传统手工木工手艺,先后培养出了400余名木工匠士,“休宁木工匠士”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③非遗小学教育常规化。徽剧、徽州民歌、程大位珠算法等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走进小学教育,定期开设课程,成立了歙县新安学校(徽州民歌)、黄山学校(徽剧)、黎阳镇龙山实验小学(黎阳仗鼓)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传习基地,屯溪区创办以珠算式心算教育为办校特色的屯溪大位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程大位珠算法融入小学教育,在历年的省、市珠心算比赛中已有200余人次获奖。

艺术、图书、文博、群文等四系列职称评审

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我省艺术、图书、文博、群文等四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不断激发广大艺术、图书、文博、群文等四系列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服务科学发展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省文化厅和省人事厅出台《安徽省文物博物馆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皖文人[2011]47号)等四个文件规定了艺术、图书资料、文物博物、群众文化四系列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适用范围、基本条件、学历资历条件、能力业绩条件等。同时,省文化厅和省人事厅出台《安徽省艺术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工作暂行规定》(皖文职改[2003]188号)等三个文件规定了艺术、文物博物、群众文化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适用范围、基本条件、学历资历条件、能力业绩条件等。我市艺术、图书、文博、群文等四系列职称每年申报一次。市人社局承担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2015年,通过市人社局申报中初级艺术、文博、群文等三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26名: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1人。其中艺术专业5人、群文专业16人、文博专业5人。

全市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工程

实施依据:《关于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办发〔2012〕23号)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黄宣字〔2012〕56号)

选拔对象:从全市宣传文化领域理论、新闻、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等五个门类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和业务骨干中遴选。年龄在55周岁以下(个别贡献特别突出的最高不超过58周岁),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市管干部以及入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上一届全市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的不列入推荐选拔范围。

选拔程序:推荐选拔工作按照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议、集体研究、公示发布的程序进行。1.各区县委宣传部、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黄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市直宣口各单位,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严格依据有关条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负责推荐本地区、本单位候选人选,进行初审后,报送市委宣传部。2.市委宣传部对人选对象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核。3.市委宣传部按照专业分类,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审核通过的人选对象专业能力、业务成就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评议,提出具体人选建议名单,报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4.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后,向社会公示人选名单。5.经公示后,市委宣传部正式发布拔尖人才名单。

扶持措施:1.拓宽培训渠道。将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纳入全市宣传文化人才培训规划,选调拔尖人才参加全市宣传干部进修班等班次学习。支持拔尖人才到市内外高校、重要媒体、科研或文化机构进行参观考察、访问交流、合作研究和进修深造。2.积极资助扶持。按照人才项目资助有关规定,对拔尖人才给予每人1万元的项目资助经费。为拔尖人才承担宣传文化工作重大课题研究、重点作品创作与出版、领衔举办全省性或参加全国性重要演出活动、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和参与省内外各种重要的学术交流等提供便利。3.建立有关制度。加强与拔尖人才的联系,拓宽沟通渠道,对其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妥善处理。加大拔尖人才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拔尖人才的典型事迹及其优秀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4.注重人才使用。支持和鼓励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承担或参与社科理论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演出、重大采访、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活动。对具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推荐作为业务领导人选;对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在各界别中有影响的拔尖人才,推荐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对业务成就特别突出的,优先推荐参加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选拔。5.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信息系统,了解掌握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加强考核评估,重点考察其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业务成果以及资助项目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对存在违法违纪、学术造假等严重行为的,取消其拔尖人才称号。

全市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推荐选拔工作每两年实施一次。2014年,推荐选拔全市首批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5名。

全市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工程

实施依据:根据《关于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办发〔2012〕23号)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黄宣字〔2012〕56号)

选拔对象:全市宣传文化领域理论、新闻、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等五个门类中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发展潜质宣传文化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工作者。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艺术类青年英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在35周岁以下。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市管干部以及入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全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上一届全市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的不列入推荐选拔范围。

选拔程序:推荐选拔工作按照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议、集体研究、公示发布的程序进行。1.各区县委宣传部、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黄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市直宣口各单位,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严格依据有关条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负责推荐本地区、本单位候选人选,进行初审后,报送市委宣传部。2.市委宣传部对人选对象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核。3.市委宣传部按照专业分类,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审核通过的人选对象专业能力、业务成就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评议,提出具体人选建议名单,报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4.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后,向社会公示人选名单。5.经公示后,市委宣传部正式发布青年英才名单。

扶持措施:1.加大培训力度。将青年英才培养纳入全市宣传文化人才培训规划,支持其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有关业务单位、专业团体进修深造,适时组织部分青年英才开展社会考察和调研采风活动。2.提供经费资助。按照人才项目资助有关规定,凡入选工程的青年英才,每人给予扶持资金5000元,用于其学习培训和开展自由选题创作研究等工作。3.注重人才使用。支持和鼓励青年英才参与社科理论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演出、重大采访、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活动。对专业成就突出的,优先推荐参加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或青年英才的选拔。4.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信息系统,跟踪了解扶持对象工作、生活等情况,加强考核评估,重点考察其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业务成果以及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对调出我市宣传文化领域或因故不宜继续作为扶持对象的,及时调整扶持名单。

全市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推荐选拔工作每两年实施一次。2014年,推荐选拔全市首批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4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