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旅新融合 黄山再出发

2020年1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2019/7/15

编者按:黄山是筑梦中国旅游的摇篮。7月10日,由黄山市委市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座谈会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各地的80多位业界、学界代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回顾中国现代旅游发展历程,为黄山市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献计献策。我们将座谈发言整理撷要,按发言顺序登载于下,以飨读者。

在传承创新中推动黄山旅游高质量发展

□ 吴文达


40年来,历代黄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景区保护管理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昔日僻处一隅的“徽之黄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名山”。

旅游经济再攀高峰。2018年,景区接待游客338万人、实现经营收入29.74亿元,分别是1979年的32.4倍和2570倍,年均分别增长9%、22%。生态保护持续强化。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98.29%。品牌形象再展魅力。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顶桂冠”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等,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长安杯”殊荣的旅游景区。

40年来,黄山人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严格依法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创新保护措施;坚持转型升级,加快二次创业;坚持互惠共赢,扩大开放合作;坚持责任担当,促进公平受益,在探索和奋斗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

黄山风景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动摇,在崇尚创新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注重协调中汇聚共进发展新合力,在倡导绿色中营造共生发展新空间,在厚植开放中打造合作共赢新环境,在推进共享中开拓主客共建新局面,加快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奋力谱写新时代黄山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早日建成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解决短板制约 提升管理服务

□ 魏小安


在讨论“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这个题目时,我们回顾黄山旅游发展40年的经验得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思考。

中国现在已经有55处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黄山1990年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是殊荣,也是肯定。因此,黄山是天然的文旅融合地,风景绝佳地,历史追寻地,生活享受地。

纵观文旅融合的40年,市场如何可通过数据分析来定位,当下的行政融合、功能融合,今后的生活融合、幸福融合,都可以从黄山40年中找到表率。“黄山旅游再出发”既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一些短板制约的一次诊治。在旅游领域的表现,一是市场结构,二是产业结构,三是区域结构。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把精力更多地放到产业素质和企业发展方面,培育健康的成长环境,引导健康的市场竞争,形成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相结合的产业格局。

黄山目前的管理服务已经达到世界一流,运营尚需要发力,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机会,增强舒适感。同时还要走出黄山,做大黄山,构成各类新兴领域,形成新的发展。提质发展是强旅之基,要做到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一是现有建设充分利用,二是缺少的项目补足,三是内容单薄的项目丰富,在策划、规划、设计、活动、营销、品牌等方面综合资源,生态环境创造根本优势,产业聚集形成发展基础,主题功能确定合理区域,文化积淀构造品牌基础。要做好国际拉动、高端拉动、精品拉动,完善城市化支撑、乡村支撑、休闲度假支撑,达到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最终目标。

作者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向文旅融合的深度进军

□ 洪永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40年前,中国旅游业从黄山出发,走进新时代,黄山旅游再出发,要围绕“念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唱好融合戏”做文章。

第一,念好“山海经”。要做好山水融合。新安江是当年徽商江浙沿海的“黄金水道”,如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又让新安江成为皖浙两省携手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杆。这条江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大有文章可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山市的文旅融合发展要在长三角的“全域旅游”中形成特色竞争力。

第二,打好“特色牌”。要把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出来。要深入推动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徽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徽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要彰显文化元素,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使文化和体验成为黄山旅游的金字招牌。

第三,要唱好“融合戏”。要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目前,“旅游+”已经成为时尚,比如,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个性化专业化旅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要精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融合精品。黄山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人们在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作者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打好生态、文化、旅游三张牌

□ 厉新建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旅游成了中国旅游大规模战略性发展的开端。“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黄山文化和旅游发展要适应新期待,瞄准新目标,直面新挑战,牢记新使命,坚定再出发。

“文旅新融合”要求对文旅融合有新认识:通过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的融合来打造多元产品,通过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来拓展发展空间,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消费的融合来嫁接规模市场。其次,要讲好黄山故事,传播好黄山声音。要在黄山探索“时间设计师”“生活创想家”“文化好导师”等新职业,引导游客在黄山进行停留时间和精华欣赏的最佳配置,引领游客在黄山实现在生活世界中无法实现的生活品质追求和生活情趣养成,引导游客在黄山深入体验徽州文化和文化背后的意义世界。最后,“黄山再出发”要注重从原来过度依赖山岳资源转向“山水”“人文”协同发力,构建黄山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体系,要做好微空间、网络化、小产品、精致化、文艺范、网红化的新发展。

“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一要追求高境界,让文化深入旅游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体验、消费、享受徽州文旅融合产品,在品位、品质、品格、品行方面,以及情趣、有趣、志趣、闲趣等方面得到升华,真正打出徽州生活方式的社会影响;二要打下厚基础,要确立地方特色文化的规范和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大胆创新创意,让文化符号的呈现科学、客观、准确、艺术、生活;三要找准新方向,要处理好想到、做到、做好、做优、做精、做长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性上多下功夫;四要追求区域协同的扩散效应,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三张牌的协同作用,在黄山市域范围内形成空间的强联接。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努力打造“五全黄山”

□ 刘 锋


新时代黄山旅游再出发,我想用三个五,即“五个点赞”“五个痛点”“五个重要”来概括。

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顶级资源、顶级品牌、顶级标杆、顶级效益以及创新思维五个方面见证了黄山40年的快速发展。但黄山旅游也面临着传统景区产品多,休闲体验等新业态产品供给不足等发展短板,具体表现在“有观光缺业态、有文化缺演绎、有白天缺夜晚、有流量缺转化、有开发缺运营”等五个痛点。为此,围绕黄山再出发的“五个重要”也显得尤为关键。

第一个是风情比风景重要——全新黄山。引风入景,文化为魂,要通过科技加持、时尚创意、生活融入让文化可感知、可体验、可互动,要通过好看、好玩、好住、好吃、好买等内容让文化得以承载。

第二个是夜晚比白天重要——全景黄山。黄山应做好“无梦到徽州”的夜游意境,实现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夜联动,让黄山夜不一样。

第三个是消费比门票重要——全业黄山。从一票经济到一链经济,从小旅游到大旅游,围绕“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吃头、有买头、有说头、有疗头、有学头、有行头、有享头、有回头”等做好多元化的消费业态,实现黄山消费升级。

第四个是运营比开发重要——全程黄山。从“重开发”到“重运营”,从“重物”到“重人”,从“重硬件”到“重体验”,推动一部手机游黄山,做好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培训,树立黄山服务标准,提升管理服务品质。

第五个是心动比走动重要——全球黄山。做好走心的产品,做好走心的营销,真正打动游客的心,让黄山旅游走向全球。

作者系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培育新型业态 坚持绿色发展

□ 陆 林


黄山今天的旅游发展同40年前相比较,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并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文化建设上,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建设上,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水资源保护要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在旅游发展上,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走全域旅游之路,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发展上,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和黄山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黄山市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强化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创建世界遗产城市,打造一批黄山遗产旅游示范工程和文化旅游集聚区;积极培育发展农家乐、民宿、精品酒店、营地、乡村创客基地、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等不同业态的徽式休闲旅游文化产品和品牌;创新开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探索建设大黄山国家公园,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障黄山绿色发展。展望未来,我坚信黄山旅游业必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黄山市及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