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缕缕真情解民忧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5/1/5

耳口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综述

夕阳西下,大山深处的贵溪市耳口乡沐浴在一片七彩的晚霞中。一栋栋新颖别致的住宅小楼,一条条平直宽敞的乡村公路,一排排规划整齐的商业楼,还有漂亮的休闲广场、新型的路灯……这里的农民正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化生活。近年来,耳口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为民办实事,使全乡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施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去年,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广大干群中树立了“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该乡荣获了“全国生态乡镇”称号,曾家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保障为民生之安。耳口乡为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救济保障能力,加强对全乡82户五保户的供养(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55人,集中供养率达32.9%)。去年1—11月份,全乡累计发放五保、低保、优抚、移民直补资金181.21万元,救济救助困难群众42人,发放救济款7.3万元,保证了全乡群众无一人挨饿、受冻。同时,切实激活民资,该乡积极开展“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活动,借助劳动保障就业创业平台,积极引导有经验、有技术、有资金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努力把民间资金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引导和扶持农民投资发展水产、畜牧养殖等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转移力度,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就业。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完成创业培训30个、职业介绍300余人,帮助再就业人员申请办理小额贷款5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工的创业、就业。

——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去年该乡南港村至塘湾公路硬化已建成通车并安装了减速带和标识牌;昌甫村漕源大桥引桥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目前硪沙路已全面贯通;全面加快推进昌甫村李家组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秀美乡村;全面完成了南港丰坪组、昌甫漕源组、圳上五七组的水坝建设,以及耳口村耳口组水渠建设;梅潭姚家漫水桥改造修建工程已经全面结束,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全面实施卫生院提升工程,投入60余万元的耳口卫生院现已建成投入使用,新添加医疗设备100余万元,有效地提升了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走进耳口乡敬老院,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院里的老人或坐在靠椅上休息,或三五成群聊天,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该乡为使敬老院的老人能安度晚年,启动了敬老院标准化项目建设,投入60多万元的敬老院宿舍楼全面建成,敬老院老人有了舒适的新“家”。为进一步提升全乡集中供养能力和水平,敬老院的食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敬老院的管理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力推行民事村办制度,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等多种方式、途径,积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优质服务,服务群众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去年全乡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2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培训100余人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干群关系;大力实施“三培两带”、“农民技术培训”工程,创建了党员科普致富示范基地,以种植吊瓜为主,先后投入30余万元,可带动20余名农民就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深化“三清理一整治”活动,对全乡闲置土地进行清查摸底,重点加大对集镇土地的盘点清查,进一步盘活现有固定资产,为发展注入新资金。

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去年1—11月份,全乡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101.6万元,兑现发放退耕还林资金24.1万元。

——解民困,兴教育。耳口乡全面实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医疗防控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全乡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提高。2014年度,全乡共有943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去年1—11月份共有769人次获得救助,救助资金达221.1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没钱治病的突出问题,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助。同时,校园建设得到加强。该乡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书本费政策,逐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力度,加强了对教育收费的监查力度,全面实现了学有所教,重点解决了农村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上不起学的问题。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乡共有6所小学,1所中学,截至目前,全乡5所村小学的新校舍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耳口中学和1所村小学已完成升级改造,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全面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优化。

耳口乡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中交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由于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解民忧,帮民困,让百姓生活切实得到改善,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民生工程先行的原则,用心谋划,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真正体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执政理念,努力把耳口建设成为“工业强乡、林业富民、旅游兴乡、生态美乡”的先进乡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