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新区打造非公党建品牌激发发展活力纪实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7/1/20

为非公企业装上“红色引擎”

非公企业党组织日益健全,非公党建保障措施更加有力,非公党建成效日趋明显……2016年,鹰潭高新区把省市非公党建重大决策部署与高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立足高定位、打造新平台、拓展新视野,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不断强化“三抓三亮三融”、“党建+”工作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为鹰潭高新区经济逆势上扬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强组织建设 规范组织生活——非公党建实现全覆盖

鹰潭高新区牢牢把实现“两个覆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扎实完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有力地推进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实现由粗放型向精准化管理转变。该区坚持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组织活动开展的原则,根据企业类型及区域、行业分布的差异性,拉开框架,组件非公企业单建支部65个,新调整成立36家非公企业联建支部,覆盖全区所有非公企业;成立白露、龙岗街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党总支(支部),将辖区所有个体工商户纳入党组织管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党组织覆盖从无到有,实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企业建立到哪党组织就覆盖到哪”的目标。

非公企业党的工作覆盖力促由松散化向常态化迈进。抓好党内生活常态化。将非公企业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督促指导非公企业支部落实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推动了支部活动由单纯小型分散向既有小型分散、又有集中统一的转变。抓好服务企业常态化。积极组织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列席企业生产经营高层会议,动员企业负责人每年至少列席党组织会议1次。开展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党员、职工谈心交流,关心走访困难党员。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线下上门指导、线上新媒体辅导等方式引导帮助各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目前,全区所有非公企业党支部建立了“两学一做”微信群,完成了4个专题、8个主题学习教育,党内教育逐渐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局面。

多措并举 树立品牌——非公党建保障更有力

为了打造全省一流非公企业党建品牌,鹰潭高新区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场所保障、经费保障,确保非公党建出形象、出影响力。

强化组织保障。2016年下半年,该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讨论活动,大力弘扬“冲、拼、抢、闯”四种精神,进一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该区不断深化“双联系”制度,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4家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到企业宣讲政策、打捞问题,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狠抓非公企业支部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建设,择优下派党建指导员、机关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各联建支部书记,充实非公党建工作力量。

强化阵地保障。该区打造了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高新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成为集党内服务、教育培训、信访接待、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非公党建工作“大本营”和“党员之家”。按照“六有”、“十上墙”标准,在机关建立3个非公企业联建支部党员活动室,既解决了非公企业联建支部党组织活动无场所的难题,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由小型分散向分散与集中灵活结合的转变。积极推进单建非公企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2017年实现所有单建支部有固定的、按标准化要求打造的活动场所。

强化经费保障。鹰潭高新区通过纳入管理费用、党费拨返、财政支持等渠道,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党建经费问题。该区每年设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预算经费,给予辖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每年1500元至5000元工作资金,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产生的其他相关费用,财政兜底。给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100元工作补贴,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非公基层支部书记“激情工作,粗放管理”现象,稳定了党务人才队伍。

凸显特色 打造亮点——非公党建成效更明显

作为鹰潭工业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排头兵,鹰潭高新区党工委坚持从企业需求入手,找准党建与发展的契入点,着力推动党建和企业发展互促共赢。

企业服务持续优化。鹰潭高新区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在建项目五人行”等活动,深入一线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党员干部纷纷深入企业宣讲政策、打捞问题,当好企业调查员、政策宣讲员、困难分析员、服务联络员、发展指导员,打捞企业、融资、创新、用工、用地等各方面问题132个,解决涉及高新区层面问题36个,赢得企业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先锋创绩活动形成常态。鹰潭高新区在各企业深入开展“三抓三亮三融”活动,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和责任区、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比武等活动,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目前,全区非公企业100多名党员成为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党员领衔技术创新39项。

村企共建成效初显。该区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与周边街道村(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围绕企业招工、村级公益性事业、企业矛盾纠纷调处和村企文化共建等内容,不定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服务基层与自我提升的“双赢”。目前,该区结成贝融新型建材与双凤村、三川集团与新湖社区等村企共建对子5个,在全市开创了非公党建服务和发展的新平台。一年来,结对企业投入公益性事业资金150余万元,结对村(社区)为企业输送劳动力200余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矛盾纠纷50余起,形成了村企一家的生动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