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城 已然崛起
“没想到信江新区的变化这么快。”今年元旦期间,远在广东深圳工作回鹰探亲的祝某,每次都会出门转转。“路网通了,人也多了,环境绿了,楼房也多了。”祝某说,信江新区将会成为展示鹰潭新形象的靓丽窗口。
从普通乡村到滨江新城,从阡陌难行到四通八达,从平房菜地到高楼林立……的确,辛劳和汗水、担当和奉献,换来了丰硕成果。在决策者和建设者风雨兼程五年的坚持不懈中,一座宜居宜游、便民智能,集行政、商务、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已在信江江畔悄然拔地而起。
规划引领:牵住“牛鼻子”发展天地宽
2010年1月,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江两岸、一体两翼、四区合一”的战略决策,围绕“打造城市客厅,建设美丽信江”的总体目标,信江新区的领导者、开发者、建设者们发扬“学生赶考、农民双抢、战士亮剑”的精神,强化“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理念,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豪情满怀地踏上了实干激情创业之旅。
在开发建设之初,信江新区牢牢树立“规划是财富、规划是生产力”的意识。《信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则》由甲级规划设计单位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目标将信江新区建设成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多层面利用生态理念和技术的生态城,鹰潭新的城市中心所在,集行政、教育、休闲、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全区东、南、西三面以信江为界,北至沪昆高铁站线,规划总用地面积28.0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总人口规模为30万余人。这相当于现有老城区人口的1.5倍。
以余信贵快速公路为界,信江新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规划用地面积11.78平方公里,远期人口规模14万人左右,以鹰潭市老城区的功能结构为依托,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双核五片”的空间结构;北区规划用地面积16.29平方公里,远期人口规模16万人左右,依托扼守“双高”(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区位交通优势,整合高铁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公交换乘枢纽等多种交通设施,形成鹰潭市中心城区北部的门户区域和交通性枢纽,以高规格的建设和高品质的景观打造鹰潭市未来的城市客厅区域,展示现代化鹰潭形象。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道路是城市的脉络,路通则财富通。信江新区按照规划方案,全力打造路网完善、功能先进、结构合理的城区道路交通体系。坚持交通先行,强攻主动脉,打通微循环,信江新区拉开了规模浩大的道路建设帷幕。
五年来,信江新区建成路网 22条,总里程约50公里,全区2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骨干路网全面贯通,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南有CBD,中有生态岛,北有新天地”的城市框架已经成形。
项目助推:无限商机吸引八方宾朋
2012年,按照市委提出“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发展总体要求,信江新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
为了搞好信江新区开发,保证项目尽快落地,信江新区把征地拆迁也细化为一个一个的项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攻坚排难抓征地拆迁。
五年来,信江新区全力践行“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理念,做到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没有任何借口;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没有任何借口;服务项目建设、狠抓项目推进,没有任何借口;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没有任何借口。
信江新区将依法征地拆迁、让利于民、刚性政策、有情安置贯穿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做到决不让第一个签订协议的少得一分,也决不让最后一个签订协议的多占一毫,保证了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赢得了村民信赖,也打开了信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局面。
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征地3万余亩,拆除房屋2200余栋,拆除面积达70万平方米,确保了所有落户新区项目建设用地。如今,信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已全面铺开,先后落户各类重点项目70余个,总投资达260亿元。恒大、幸福时光、金海岸、御龙湾、水木清华、和佳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已成新的城市亮点;高教园区、鹰潭市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市民广场、中央商务区、华劲酒店、果喜大厦、桂盛大厦、鼎宏大厦、上饶银行等项目陆续开工,信江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市人民医院信江新院、余信贵大桥等项目建设正积极推进……随着一个个项目建设建成,中心城区“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客厅:一张越擦越亮的“鹰潭名片”
家住在恒大绿洲的市民刘先生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在小区散散步,他说:“我们这些最早搬进来住的居民没想到,信江新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不忘城市管理。住在这里,一点都感觉不到这里还是一块开发建设的热土,听不到吵闹。”为了打造“城市客厅”这一鹰潭名片,信江新区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科学精细的城市管理,带来的是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
为了抓好信江新区城市管理工作,信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不久,便于2010年9月组建了信江城市管理分局。城市管理分局挑起了控违拆违、调查确权、市政环卫、建筑垃圾管理、项目工地管理、村民建房监管等多项“重担子”。
“心系信江百姓,更新执法理念,强化队伍建设,精细管理城市,构建和谐新区”,五年来,信江新区坚持狠抓建章立制,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随着信江新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信江新区各路网相继建成、移交,信江新区的环卫清扫保洁工作任务不断加重。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江城市管理分局却面临窘境,在编人员严重不足,环卫工人一个没有。为彻底解决这一现状,2013年初,信江新区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将信江新区的环卫工作率先实行市场运作。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环卫清扫保洁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更安全、更干净的预期。
与此同时,信江新区还制定了《信江新区建筑垃圾管理实施细则》、《信江新区广告管理实施细则》,下重拳整治了余土、建筑垃圾及广告管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工地管理的十三项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工地管理。
2014年,信江新区先后接待了30多批次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每一位考察团成员都对信江新区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由衷赞叹,“城市客厅”这张鹰潭的又一名片越擦越亮、越叫越响。
宜居宜业:发展的“蛋糕”由百姓共享
2014年,信江新区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推进“四进三改两覆盖”活动中,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践行“一线工作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党员干部深入企业,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谈心,不说空话、套话,不说虚话、假话,主动向群众请教,真诚向群众问计;领导干部深入到农村、工地一线召开征迁工作现场推进会,实地考察征迁工作和项目进展情况,了解工作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信江新区坚持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根植于决策部署之中,落实于干事创业之中,在抓好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的同时,把拆迁安置工作当作民生工程,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化“难办事”为“办好事”,让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为新区跨越发展凝聚民心民力。
五年艰辛创业,五年紧咬发展,五年成果喜人。从2010年500万元,到2014年3.1亿元,信江新区财政收入五年翻了60倍。五年来,信江新区共发放生活保障费4000余万元,办理失地农民养保险9000余人,参保率达百分之百;同时为17个村庄规划了三产用地,为失地农民就近就便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五年的开发建设,顶级商务区在这里华盖云集、五星级酒店在这里盛大启幕、一流商务平台在这里悄然成形,信江新区高业态复合、高交通可达、高密度活动、高地标集成的四大建筑综合体,构筑成鹰潭市最繁华舒适、最宜居宜业的复合活力都市圈。招商安商,商兴民安。信江新区对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等领域投资的企业给予极大的政策优惠,从税收到奖励,从政策到服务,都努力让客商称心如意。
现在的信江新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自然生态”,“水在城中过,人在景中行”,宜居宜业的信江新区处处可见繁忙的建设场景,处处涌动着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高铁效应:新区的发展再一次“提档换速”
2014年12月10日,注定要在鹰潭历史上记下浓重的一笔——沪昆高铁江西段全线贯通,高铁鹰潭北站正式通车。这对于历经五年超常发展的信江新区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更大的机遇。
鹰潭素有“交通枢纽”之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捷。而信江新区北靠两条交通大动脉——沪昆高铁和沪昆高速,南枕一湾母亲河——信江,又东连贵溪、西接余江,余信贵快速公路串起三座城市,和南面的龙虎山景区遥相呼应。呼啸而来的高铁又把信江新区的发展向前助推了一把!
2013年,鹰潭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速推进鹰潭高铁北站周边建设的初步实施意见》,信江新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土地征收和房屋协议的签订、拆除工作,为高铁鹰潭北站的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为沪昆高铁江西段全线通车作出了贡献。如今,信江新区将继续以征地拆迁为主抓手,以服务项目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做好高铁周边的配套建设。同时,还将进一步分享到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搭上高速经济列车,重构经济新版图,依托高铁,信江新区的发展要不断提档换速。面对高铁新时代,信江新区已经准备好了!
站在新的发展“门槛上”,信江新区将紧紧抓住高铁开通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完善配套、城市建设、创新管理等重要工作,精心打造鹰潭唯一的CBD,向建设“城市名片,滨江新城”阔步前行。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项目、一幅幅画卷,见证了信江新区五年开发建设的强健步伐。信江新区, 这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土地,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区。它正铺展开气势恢宏的画卷,绘出更新更美的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