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建+美丽生态”模式打造特色生态美丽示范村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7/9/20

走进龙虎山镇西源村杨家畈组,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每家门口,一条弯弯的水渠环绕整个村庄,以黑龙山为中心的周边全覆盖绿化及卵石步道,房屋修葺一新风格统一,墙体绘画将鹰潭好地方、党的好政策与景区独特自然风光紧密结合,一个村容整洁、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展现在眼前。而就在几年前,村里却不是这样。

村民陆江生讲述了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原来村道没有硬化,雨天根本没法出门,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原来污水到处乱流,现在雨水与污水进行了分流,村容美了,水也清了;原来村里没有活动休闲场所,现在2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已建成,村民们再也不用在路上议事了,这些改变村民们都很满意。

2015年以前,西源村杨家畈破败不堪,道路不通,毫无生气。2015年,龙虎山镇致力于在西源村杨家畈打造出一个旗帜鲜明、富有特色的“党建+美丽生态”示范村,力争为龙虎山景区的党建标准化建设及美丽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同年7月1日,杨家畈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通过党员“网格化”包片管理制度、党建提升改造示范点、“党建+美丽生态”示范村等项目,杨家畈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村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年就被评为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也放在此处召开。

以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示范村自然生态环境

建设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此,村民意愿强,积极性高。如何把好事做好、做实,西源村委会始终坚持四个字“强、新、建、体”。

加强组织领导,6月28日,全村召开会议,成立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期间,理事会认真履职,敢于碰硬,勇于负责,办事公开,财务透明,既理事,更注重把事做好;新农村建设突出“新”字,用新理念、新方法搞建设,打造几样全新的,改造几样破旧的。杨家畈将鹰潭好地方、党的好政策通过墙体绘画的形式与景区独特自然风光紧密结合,分为党的建设、农村政策、法制宣传、陆氏文化四个版块,使村庄变美了,变新了;新农村要不来,等不来,根本是建设。该村紧紧抓住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点的机遇,结合本村实际,确定了“四个一”的建设项目:即一幢屋、一条路、一条沟、一条绿化带。制定了“四有”的工作目标,即出门有水泥路,开会议事有场所,休闲娱乐有去处;杨家畈村民均为陆姓,活动中心是全村标志性的建设项目,为了体现本村特色,设计采用“陆”数。长16米,宽7.36米,6龙盘柱,屋面6角;广场116平方米,中央红色路宽1.6米,长36步,合27米,寓意西源陆姓村民平均27年为一代,象征富贵吉祥。

如今杨家畈的环村公路、环村水渠已建好,活动中心及活动广场已投入使用,还配套了一系列的休闲娱乐设施,中心厕所及中心路灯基本建设完成,部分农户还用上了太阳能;

道路两旁绿化可成荫,沟渠流水村前过,污水、雨水两分离,户户用上安全水;以黑龙山为中心的周边全覆盖绿化及卵石步道、角亭建设,都与龙虎山景区生态旅游文化相得益彰。新农村建设老百姓才是最终受益人,杨家畈的村民们这样形容新农村建设的好: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来参观、学习的人多了,自豪感也强了,新农村建设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以富民为目的,努力推进

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陆选金是养野猪专业户,目前年均存栏野猪、香猪400头,年均产值80万元。自主研发的野猪绿色饲料配方通过了国家专利局的专利申请,其本人也上了央视7套财经生财有道栏目。通过党员“网格化”管理,他带领2户农户一起搞养殖,手把手地教他们野猪饲料搭配、防疫、配种等知识,并解决村里十余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群众的致富带头人;党员陆江生通过带领群众种植无公害葡萄,走有机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全村有3户种植大棚葡萄,约40亩,年产值20多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虎山镇西源村杨家畈组,坐落在美丽的龙虎山脚下,山林面积580余亩,覆盖率达85%,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在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村民们开始利用老宅发展农家乐、民宿,原先在仙水岩开店的两户农户也回村来发展了,他们的农家乐预计年底开张;村敬老院门前的池塘经人工开挖后已开始发展荷塘养鱼,一部分免费供应敬老院,一部分出售作为村组集体经济的有益补充,既美观又有收益;村里还有2户养鸭大户,每户年均养鸭2千只,产值上万元。通过多种形式发展生态农业,杨家畈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以党建为基点,全力打造

富有特色的美丽生态新农村

龙虎山镇对西源村杨家畈党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定党员“责任田”,将该村7名党员按块按邻划分,平均每名党员分包4-5户,以“五帮”(帮生产、帮思想、帮技术、帮作风、帮矛盾化解)为责任,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宅改、生态产业发展,党员时时处处带头,最先拆的老房肯定是党员家的,最先义务投工投劳的也是党员。杨家畈的老党员陆江生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以服务百姓为己任,勇挑重担,义务充当协调邻里的润滑剂,发挥余热,致力于杨家畈新农村建设,赢得村民赞誉。村活动中心定期组织开设党课微讲堂,将党建宣传内容生动地结合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当中,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在基层群众中的坚实基础。

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龙虎山镇西源村杨家畈在“争当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排头兵”的活动中已见雏形。未来,杨家畈将坚持绿色发展,依托天然的山水资源,念好“致富经”,为龙虎山镇建设更多像杨家畈这样的村庄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