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土地上的鱼水恋歌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08/10/20

——贵溪市“双拥”工作纪实

贵溪是红色的。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染红了这片红土地,铸就出军民血肉相连的“双拥”传统。

贵溪人永远热爱着这片红色,驻贵部队永远恋爱着这片土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全市军民携手共建,风雨同行,用真情和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鱼水恋歌。

2007年,连续四年获“江西省双拥模范城”的贵溪再攀高枝,摘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贵溪“双拥”工作从此走进了新的春天。

“军人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只要是部队需要的,不管是钱或物,决不能打半点折扣”

贵溪是驻军大县(市)。服务好境内部队,为境内部队提供良好的战备、训练条件,是贵溪市“拥军”的主要内容。

“军人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只要部队需要的,不管是钱或物,决不能打半点折扣。”贵溪市委、市政府从大局出发,毫不动摇地坚持部队需要高于一切的理念,主动担当起驻地部队的放心“娘家”。

部队进驻要地,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征地、拆迁,按时把整好的土地送到他们手中;部队营房生活单调,地方政府买来各种设施,帮助建起士兵俱乐部、军营图书馆,让军营生活有了丰富的色彩;消防中队设备落后,政府投资买来最先进的消防车辆和配套设施,让消防官兵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2005年以来,该市共投入1026.96万元用于军队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驻地部队解决各种困难10大类、100多件。

构建社会化拥军工作的大格局,在全市范围营造良好的拥军氛围。贵溪市出台了《贵溪市“双拥”工作总体规划》、《贵溪市“双拥”工作目标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将拥军工作制度化,层层级级开展《国防法》知识讲座,广泛进行双拥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编印了《红色贵溪》、《汪群传》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制作了7块大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和无数块小型社区宣传栏,让拥军思想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把军人放在最高处,让军人享有最优权。“军人窗口”、“军人专区”、“军人病房”……该市各行各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军人优先”服务。真心热爱子弟兵,真情献给子弟兵。市民们的拥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被子弟兵亲切称为“咱妈妈”的洪凤珠,36年如一日走访慰问驻地官兵,累计为子弟兵做布鞋、纳鞋底5000多双。

   “退伍军人和军烈属都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人,咱决不能亏待了人家”

亏,不能亏退伍兵;苦,不能苦军烈属。在贵溪各地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建立优扶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优抚对象医疗减免、落实义务兵优待政策,贵溪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20多条针对退伍军人和军烈属的优抚政策。市财政每年通过预算安排50万元专款用于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自然增长。(上接1版) 市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提升到2336元。近三年来,贵溪市共减免优抚对象医疗费18万元,给予医疗补助184万元,投入优抚经费763.64万元。

“退伍军人和军烈属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咱决不能亏待了人家。”贵溪市委、市政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做好转业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贵溪积极探索复退军人安置新路子,不断拓宽安置渠道,支持鼓励创业,支持帮助农村退伍军人自主创业。2005年来,共接收安置转业复员军人331人,安置率达100%;发放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补助24万元,涌现出种粮大户张建国、葡萄大王江享才等一大批退伍军人创业典型。

充分利用自身驻市企业多优势,因地制宜做出“双拥”亮点。该市在借助企业之力解决退伍军人就业的同时,在全市建立了驻市大型企业挂扶市光荣院制度。全市6个光荣院全部有驻市企业挂点。驻市企业出钱出物看望光荣院老人,还定期把老人接到厂里参观。

“民拥军,军爱民,军地共建一家亲”

“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贵溪市双拥工作给了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市消防大队的官兵不会忘记,烧箕山居委会的干群每年都要为他们送上几台节目,把他们邀请到社区去打打牌、下下棋,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一中的师生们也不会忘记,每年新生一开学,部队便会派出官兵免费对学校新生进行军训;金屯镇黄梅村的老百姓更不会忘记,7年来,人武部的官兵先后筹资10多万元,义务投劳3000多个,为村里架电、修了水泥路、铺设了有线电视,引导村民发展高效毛竹林2000多亩,使村里90%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军地互访,军地共建。在贵溪地方与驻军的橄榄枝上结出了一枚枚硕果。目前,该市已有军民共建点15个,少年军校两所。军队与地方已成为鱼水相融的大家庭。

宣传国防知识,清扫大街小巷,栽种花草树木,地方公益活动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子弟兵的身影;送上文化娱乐,举办军民联欢,进行拉手共建,军营的每个角落里,时时都会传出地方与军队同乐的声音。

更让百姓们忘不了的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哪里有危险,子弟兵总是冲在最前。2004年,连续奋战48小时帮助扑灭塘湾、周坊两地森林大火的是子弟兵;2006年,顶风冒雨保住泗沥镇口路源水库即将决口大堤的是子弟兵;2007年,烈日下帮群众挖渠抗旱保秧苗的还是子弟兵。近年来,该市驻地部队共参加抗洪抗旱、抢险救灾险重战役120多次,出动官兵2万多人次、车辆1200台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群众说:我们热爱子弟兵,是他们帮我们排难阻险,让我们的家园一次次转危为安,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子弟兵说:我们热爱这片红土地,是她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们关怀和温暖,这里就是我的家。

军民共同传出一个声音:“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共建一家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