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江打造三大文化品牌促文化大发展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1/12/5

血防文化 韬奋文化 杨柳文化

余江打造三大文化品牌促文化大发展

县城同乐园、小西湖及县市民综合活动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县文化馆、杨溪综合服务站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县新图书馆竣工并即将对公众开放,韬奋纪念馆落成……这是余江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余江创新理念,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弘扬血防精神和韬奋精神,打造“杨柳文化”,致力于血防文化、韬奋文化、杨柳文化等文化品牌的建设,不断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全县文化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实现了新的跃升。

作为全国血防战线“第一面红旗”,余江县铸造了“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血防精神。文化事业发展出路在何方?结合县情,近年来该县适时推出“血防文化”文化名片,为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树立一座崭新的里程碑。该县通过积极开展血防精神研讨会、“血防精神如何与时俱进”大讨论,在全县上下形成浓厚的思想氛围。为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这一先进理念和实践做法,该县注重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不断健全文化事业机构,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小城镇发展和县城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重点建设血防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乡镇以文化站建设为重点,抓好乡村农家书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化工作网络。仅今年全县就建成60个农家书屋,配备了10万册以上的图书和1200份音像制品。针对乡镇文化站资金缺乏、活动开展少的现状,从2007年开始,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行“站户联营”模式,由责任心较强、爱好文化的农户来经营管理乡镇文化站,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极大地激发了乡镇文化站的活力。他们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农闲时节、传统节日和村民举办嫁娶等喜事时,从事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既获得可观经济收入,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百强文化站”、“全国优秀民间图书馆”的春涛乡文化站,历经21年的发展,如今每年接待读者上万人次、前来观看科教片的群众达5万人次。 

余江县是韬奋故乡。2003年1月,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余江本土作家邹华义自费发起组成余江邹韬奋研究所,在全县逐渐兴起了弘扬韬奋精神、研究韬奋文化的热潮。为进一步弘扬韬奋精神,2009年余江作出深入开展邹韬奋精神学习活动的决定,在全县掀起深入开展韬奋精神学习活动的热潮。近年来,他们依托这一自身优势,组建韬奋故里群众文艺创作中心,成立韬奋故里群众合唱团,设立韬奋展览馆,全面打造“韬奋文化”这一文化品牌。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他们注重通过韬奋书屋的建设,以之为平台,在全县各学校开展弘扬韬奋精神的宣传和传播,让韬奋文化在全县各学校生根开花结果。自2004年7月份首家韬奋书屋在该县潢溪中学落户以来,全县已有韬奋书屋六家,仅收到捐赠的各类优秀图书价值30余万元。同时他们每年在韬奋先生诞辰纪念日、清明节等重大节日期间,通过开展祭奠韬奋烈士活动、举办“韬奋故里谷雨诗会”、弘扬韬奋精神座谈会等活动,在全县形成弘扬韬奋精神、学习韬奋文化的浓厚氛围。各学校还围绕《少年邹韬奋》等有关韬奋精神的书籍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接受韬奋文化的熏陶。据了解,全县每年都有近万名学生接受或参与相关教育活动。此外,开通  “韬奋故里游”精品旅游路线,让韬奋文化走向全省乃至全中国。

在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余江县还倾力打造充满生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杨柳文化”,遵循以文化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了让农民看到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该县按照“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原则,免费为农民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县文化部门在邀请省、市艺术团来该县演出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县杨柳艺术团,组织基层文化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意识,编排一批农民喜闻乐见、具有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紧密结合,在免费为农民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的基础上,该县对各乡镇明确自办文化活动任务,着手在镇村组建文艺队伍,想方设法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县、乡(社区)联动,专业、业余演员齐上的格局。在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时,该县注重挖掘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体育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方面的作用,激活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一个个农民文体团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高公寨的民间戏剧、马荃镇的武术表演、平定乡的舞龙灯等文化节目被重新发掘,走上了舞台。该县还致力于打造群众文化这一品牌,积极引导赣剧、民间彩灯、戏曲、腰鼓等在全县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体活动上规模、上档次,扶持和规范民间艺术团体,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场所,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仅今年以来,全县送电影下乡2000余场,送戏下乡80余场,农村自办文体活动120多次,观众达12万人次,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血防文化、韬奋文化、杨柳文化这三大文化品牌的打造,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目前,该县共有各类艺术家协会组织8个,会员总人数达2000余人,一大批诗歌、摄影、书画作品在省以上各类评比中获奖,民间喜乐艺术团、藕塘腰鼓队等各类民间文艺表演队伍130多个,全县每年参与文化文艺活动人数达8万余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