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态小区和谐路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2/1/16

生态小区和谐路

——贵溪三个村庄搬迁工作纪实

这是一片新的土地。道路宽阔明亮,房屋整齐划一,小区干净整洁,令人耳目一新,时时处处给人无限希冀,无限憧憬。

这是一个新的舞台。建设统一化,管理社区化,服务多元化,完善的小区功能让每个角落都透射着现代社区的和谐、阳光与文明。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新的家,新的业,新的未来,明显的区位优势及创业环境为小区居民立起了人生幸福的新坐标。

这里就是贵溪市滨江生态小区,又叫苏门、庞源、其桥三个村庄搬迁工程。工程涉及该市滨江乡铜都、柏里两个村委会,苏门、庞源、其桥三个村小组的558户1651人。如此大规模的搬迁在贵溪尚属首次。
  面对这样一道“顶级难题”,在省委、省政府,鹰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贵溪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迎难而上,用事实交出了一份非同凡响的答卷。

群众利益至上:搬迁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好

里外装修一新四层别墅型的楼房,里面各种家用设施一应俱全,一楼店面还开了个大型超市。门前小院里栽种着各式花草,与小区的大道、树木相互辉映。村民江占生觉得自己刚搬进的位于滨江生态小区的新家比原庞源村环境要好多了,住得舒心不说,生意也做得更大了。

在滨江生态小区,这种新旧对比后感受到的好随处可见。用贵溪市委书记杨解生的话说:搬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好。

确实,“让生活变得更好”是实施三个村庄搬迁工程的最高宗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要求建设,力争把小区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民生工程、环保工程、发展工程”。省领导高度重视,鹰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督导。滨江生态小区从一开始就担负着造福为民的神圣使命。

为了让搬迁新址符合群众意愿,新区四易选址,投资七千万元迁移四条高压线、夷平五座山头。一个月接通临时施工用水、用电;两个月完成挖土、填土140余万立方;五个月完成614户房屋基础工程;截止到11月,小区硬化主干道3公里、排铺设水排污管网60多公里,小区内水、电、通讯全面开通,415栋房屋及主干道绿化、居委会办公楼、垃圾处理场全面竣工,学校、文化广场等功能设施也正全面加紧建设当中。

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现代化小区在省市县三级的共同关注下不到3年时间便呈现在村民面前。看着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小区,村民无一不说:比起以前杂乱无序的村庄来说,这里可强多了,每个人都有生活在图画中的感觉。

群众满意至上:群众自愿搬迁是干部工作的最高标准

苏门、庞源、其桥三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实施村庄整体搬迁,群众情感难以割舍,思想难以转变。搬迁工作开展之难可想而知。

不搞强行搬迁,不伤群众情感,把群众满意作为搬迁工作的基础,把群众自愿搬迁作为检验干部工作的最高标准。

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成立专门指挥部。贵溪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为指挥长,市长为常务副指挥长,8名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13名正科级领导为工作组长,60多名懂政策、晓民意、能吃苦的干部组成20个驻村工作组,以包村到户的形式,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指挥部干部发扬“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不厌其烦、不甘落后”的“四不”精神,坚持“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工作模式,实行24小时工作制和全天候上班制,有的干部连续工作90多天未休一天假。

为让群众配合搬迁工作,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政策公示、讲解,一对一对话、讨论,指挥部成员成天窝在村里,给村民讲政策、讲道理、讲大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并重,了解群众诉求,排解群众疑惑,理顺群众情绪。

挂户村民病了,干部帮做“护理工”;挂户村民老人过世,干部帮忙打理丧事;挂户村民孩子成绩不理想,干部当起义务家教老师;田地里,饭桌上,村头路口,处处都成为干部的工作现场;攀农民亲,交农民友,干部的真诚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民们对干部也由起初的“村口堵、关门拒、见面跑”,变成“交口赞、见面笑、开门迎”。

截至目前,三村558户村民搬迁协议全部签订,776栋旧房拆除基本完成,418户新房建设接近尾声,绝大部分居民已搬迁入住。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浸染着干部的汗水,真正实现了文明搬迁、依法搬迁、和谐搬迁。

群众放心至上:搬得出留得住是搬迁工作的最高追求

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确保搬迁农民生活水平不因搬迁而降低。贵溪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争将搬迁工作做成群众放心工程。

以就业为基础,做好民生保障。贵溪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三个村庄靠近江铜、贵化等国有大企业的优势,主动联系周边企业,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同时市委通过专门研究决定,针对小区村民的就业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雨伞、袜业、皮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社区,小区居民有望家门口实现就业。小区还成立了由该市市领导牵头的专门的就业帮扶小组,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鼓励帮助村民利用小区开展自主创业,确保人人生活有出路。目前小区已有医药、商贸等各种配套服务产业20多个,三村418名青壮年劳力90%以上实现就业,就业人员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

贫有所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小区投资700万元建设学校,并建立农民书屋。建了三个诊所、一间药房,基本实现小病不出区。同时将三村智障、体残等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启动了三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养老试点工作。办理新农保593人,失地农民保险256人。一个就业、医疗、入学、养老全覆盖的现代生活小区初现雏形。

打造安心工程:创新管理促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完善小区功能,促进小区可持续发展,让百姓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为了三村村庄搬迁后能实现自我管理,该市滨江乡党委因势利导,在小区成立了社区居委会,选配5名能力强、有威望的村民作为居委会班子成员,并配备了15名居民事务理事会成员,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村民自愿”的原则,引导小区居民自觉参与小区建设。

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贵溪市在小区最先启动了“民情家访”工程。搬迁户搬迁结束后,市委继续抽调70名干部分成15个工作小组,上门入户对搬迁户进行定期回访,倾听群众意见,切实解决搬迁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活动开展以来共打捞小区建设、生产生活等问题20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难题160多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