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劳模妈妈那样学雷锋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四十出头、中等身材、清瘦的脸庞,若不是一身铁路制服的映衬,她平凡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她因为喜欢做好事、帮助人,而被人称颂为身边的“雷锋式”好职工。
她就是南昌铁路局鹰潭车站客运值班员朱小鹰。
朱小鹰的母亲吕彩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鹰潭车站的“明星”人物,她以对待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而为人知晓,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获过铁道部“火车头”奖章。
在朱小鹰的童年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乐善好施的人。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人拉扯着她们三姐妹长大,全家只能靠母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即使这样,母亲每月还会拿出近一半的钱来买鸡蛋、营养品,去帮助有困难的旅客和职工,而自己一家四口人几乎顿顿就着萝卜腌菜下饭。为此,不谙世事的姐妹还曾记恨过母亲。直到有一天,一位受过母亲救济的贵州旅客千里迢迢找到家里,给母亲磕头致谢时,朱小鹰才感到自己的母亲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
1993年,吕彩香从鹰潭车站客运岗位上退休后,朱小鹰也参加了工作,并成了鹰潭车站客运车间的一名客运员。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朱小鹰就默默决心要以母亲为榜样,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倾力为旅客和职工无私奉献。
朱小鹰清晰地记得,那是2010年暑假的一天傍晚,一名20岁左右的小伙子慌慌张张地跑到正在检票的朱小鹰面前,哭喊着说:“阿姨,快救救我!”她定睛一看,这名旅客连鞋子都没穿,只穿了一双袜子就跑了过来,一定是出了什么大问题!朱小鹰马上警觉起来,并赶紧把他带到邻近的值班室,耐心地询问情况。原来,这位年轻人是南京某大学的在校学生,因来见网友被人骗光了钱物,最后才想方设法逃了出来。得知实情后,朱小鹰不但送上了一双崭新的胶鞋,给他泡了方便面充饥,还亲自给他买了张返程的车票,并安全地送他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很多人都称赞朱小鹰有颗“金子般”的心,她不但把旅客视如亲人,还对同事和邻里倍加关心与帮助。
职工鲍建国刚转到朱小鹰班组时,由于家庭生活压力大,心情没理顺,工作不上进。朱小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和他结成了工作“对子”,经常关心照顾他的工作和生活,耐心和他反复进行谈心交流。一次,鲍建国发生车祸摔伤了脚,朱小鹰知道后,当天便带着全班职工赶去医院看望他。后来,鲍建国妻子因病住院,由于两口子在本地都没有亲人,朱小鹰便经常利用休班时间去医院帮忙照顾,直至他妻子病故。鲍建国小孩考上大学,朱小鹰还专门资助了一笔学费。这一切,让平时不太“买账”的老鲍感动不已,工作有了明显进步。
运转车间的职工黄新建与朱小鹰无亲无故,因为黄新建年近80岁的父母和她家门对门住在一起,朱小鹰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帮助其父母修水管、换煤气、代买菜……关爱之情让黄新建和他家人感激不尽。说起朱小鹰,黄新建的父母常常竖起大拇指夸道:“远亲不如近邻,小鹰就像亲闺女一样亲啦!”
20年如一日,类似这样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朱小鹰传承着母亲爱的力量,使这束小小的爱心阳光释放着温暖和真情:她帮助过紧急临产的孕妇、寻找过分离走散的小孩、说服过倔强后进的同事、解救过误入歧途的朋友、救济过需要援助的邻居……
朱小鹰常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和母亲相比还差得太远。我只是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我就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人一把,毕竟行善积德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
如今,朱小鹰已走上了鹰潭车站客运值班员的新岗位,还当上了“云清爱心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同事们都说,我们在朱小鹰的身上又看见了老“劳模”的身影,当年的吕彩香又回来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