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间,鹰潭高新区以无比迅猛的发展势头,迅速从全省排名垫底的工业园区成长为全省第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在鹰潭高新区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发现,支持鹰潭高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永不停歇的创新
三川集团是最早进入鹰潭高新区的鹰潭本土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发展情况最好的本土企业之一。走进三川集团办公大楼一楼大厅,各种高科技水表、水泵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随着工作人员的热情介绍,记者发现,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小水表里也能做出大文章,三川集团生产的精钢水表、光电直读远传表、智能卡式水表、工业大口径水表等诸多高科技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独领风骚。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亿元,高科技产品产量增加20%,利润率达40%。
三川集团的发展成果仅是鹰潭高新区永不停歇、持续创新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鹰潭高新区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三川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挂牌;兴业电子、凯斯通环保、广信铜业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天施康药业被认定为省级中药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各项专利300余项;兴业电子的铜铬锆系铜合金材料和高性能耐蚀镍铜合金材料、康成铜业的铜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列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
集聚创新资源
企业要发展、园区要发展,必须走持续创新之路。鹰潭高新区一方面加大对入园企业的培育力度,在政策上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带动企业乃至园区的不断创新。通过政策、人才等多方面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造就了高新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高新区加大技改资金投入,鼓励现有企业加大产业前沿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资金奖励。2012年,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新区建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高新区已有各类科技人才675人。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473人,中级职称170人,副高职称20人,正高职称12人;大专及以下学历393人,本科250人,硕士研究生26人,博士研究生6人。从事基础研究27项,应用研究35项,实现成果产业转化66项,科技教育与培训10项,进行科技推广与服务9项,其他3项。
完善创新载体
为让创新型企业、人才在高新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鹰潭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11年的不懈努力,高新区现有各类研发机构2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
鹰潭高新区坚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高新区先后和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每年输送近2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校培训,壮大了企业创新人才队伍。
目前,鹰潭高新区正在规划建设科技孵化器、科技城、人才公寓,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优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三川集团创新水表生产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出智能水表新产品,当年新增利润8000万元;诚志生物投入3000万元技改资金,实现了原材料的“吃干榨净”,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强化创新导向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鹰潭高新区还注重加强企业创新引导,给予企业科研经费和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的扶持。
科技经费投入方面,鹰潭高新区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市在城区结合部划拨给高新区3000亩商业用地,打造科技生态新城。市财政自2013年起连续2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高新区创新平台项目、团队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
鹰潭高新区还大力加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与国信证券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优秀企业推荐落户、企业上市、融资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与建行签订“助宝贷”业务合作协议,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仅2012年,高新区为科技型企业进行项目融资1.15亿元;高新区企业承担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达2100万元,项目攻关人员达152人。2012年,高新区申报2013年江西省科技项目8项,完成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认定9个,新增省级优秀科技新产品2个。
创新服务理念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的全新理念,鹰潭高新区立足服务企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全新服务举措,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高新区始终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行带着办、代理办、上门办,到完善领导包项目、干部盯项目以及每日一询问、每周一调度、每月一分析的“三个一”服务机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推动了签约项目落地快、开工项目推进快、建成项目见效快。高新区在用水、用电、用地、用工、用资等方面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予以全力保障,11年来帮助企业获得贷款2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招工20000人以上,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与此同时,鹰潭高新区积极探索,以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由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发展型的“两个转变”。着眼这一思路,树立“招大、引强、选优”的理念,重视单位产出,追求引进项目的规模效应;重视质量产出,追求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重视产业配套,追求引进项目的关联效应;实施“腾笼换鸟”,盘活土地资源1000余亩,力求单位土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