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看贵溪这个“空壳村”如何变成“金窝窝”!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20/7/15

贵溪市雷溪镇南山村,地处贵塘公路沿线,村域面积6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612人。2018年和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0万元,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余元。

面对这样的成绩,很难想象,4年前的南山村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没有村级产业,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基本丧失,村集体收入不到3000元。那么,往日的穷山村,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了“金窝窝”,怎样实现产业强村、共同致富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南山村,打开的是这样的精彩答卷。

党建引领 凝聚力量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南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广泛凝聚各类组织、党员和群众力量,齐心协力破难题、寻发展。

南山村邀请农业农村部“最美农技员”荣誉获得者汪田有、“脱贫之星”杨发林、全国“三八”红旗手徐闽红等10名在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中有专业特长、实力雄厚的能人成立了“十大能人工作室”,并在村党总支下成立了党支部,按照“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思路,朝着“能人”带众人,众人变“能人”的目标前进。

这一探索,夯实了南山村产业发展坚强的后盾,有力撬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大发展。如今,全国最大的多肉植物种植销售基地在南山村建成,2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落户于此,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多肉植物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发展。

盘活资源 激发动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如何利用地处贵塘公路沿线这一优越的地理优势摆脱“空壳村”,激发内生动力,是南山村发展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南山村位于雷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村“两委”商议后一致认为,只有利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优势平台,通过“股份合作”、资产出租等方式盘活资源,才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南山村争取到挂点帮扶单位支持资金50万元,用于投资参股贵溪市欧绿多肉植物有限公司,年固定收益5万元;整合新农村建设奖补资金150万元,分别投资参股贵溪新南山食品厂和果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固定收益分别为6万元和15万元。2018年,南山村开展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很多老房子被拆除,村里利用拆除的旧木料建了一座占地3000多平米的“古宅”,通过招商引资,用于发展农家乐,每年能收取租金10万元,既留住了乡愁,又为村集体增收。2019年,又投资100万元建设了80余亩大棚,出租给江西华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计15年,年均收益10万元。

规范管理 有序运行

村子富了,有钱了,但怎么管好这笔钱、用好这笔钱成了摆在村“两委”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财务问题也成了村民关注的焦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南山村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规范管理、健康运行,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该村制定了《关于规范南山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的租赁、承包、入股、转让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必须由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同时,对村集体经济的组织管理、资产权属、运营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完善了收益管理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保值和逐年增值。

在村集体财务管理上,该村建立健全了《村财务公开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要求村“两委”严格落实“四议双评三公开”制度,对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使用、支出等情况及时公示公开,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修路灯200元,维修护栏500元,整修通村公路500元……”像这样的村集体经济使用明细清单,都会公示在村务栏里,接受群众监督。近3年来,南山村在雷溪镇民主测评和各项考核中均名列第一。

共享发展 返利于民

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使南山村有了比较稳固的“财源”,也为解决集体经济薄弱这个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村里通过再投入、再扩大、再增容、再提质,确保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收。同时,动员更多的村民投入一定的股金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村集体产业,实行收益分红、利益共享,激发村民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和热情,让村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村里集体经济收益增加了,就可以将钱更多地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近年来,南山村更加关注民生福祉,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该村累计投入50余万元完善村组公路、修建文化体育设施、修缮灌溉渠道、绿化美化农村环境、慰问贫困家庭及孤寡老人等等;2019年,投资30余万元,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创新的“2+2”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得到认可。村庄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