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杨宪萍在指导龙虎山申遗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借申遗之势、乘申遗之势,把龙虎山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景区。
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圆这个美好梦想,就要对景区的软硬件提档升级。在申遗过程中,龙虎山景区基础设施、景区环境和管理服务水平都得到明显提升。
思想理念更加开放
“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有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博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龙虎山的美丽和神奇是属于世界的,只有目光高远者,才能胸怀寰宇,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谋取龙虎山又好又快发展。
申遗就是以世界目光审视龙虎山这片山水,以开放的心胸点燃梦想。龙虎山自吹响申遗号角以来,在景区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服务品质等方面做到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谋划、高层面切入、高水平推进。在申遗过程中,龙虎山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理念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保护生态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景区的第一任务,成为景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龙虎山农家乐饭庄老板杨根华转变观念,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学习掌握西式牛排、蔬菜沙拉、韩国泡菜等国外经典美食制作方法;喝龙虎山水长大的导游王亚琴苦练旅游英语口语,更好地向海外游客宣传龙虎山;钱家村小组20000多平方米的墙外立面整治和60多栋房屋拆除工作,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两个月全部完成……这一切都在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龙虎山人已经在用世界目光审视这片熟悉的山水。
龙虎山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申遗不是简单地领取一块金字招牌,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时之举,而是要担当一份责任,善于利用好这张世界级名片,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把龙虎山建设得更美!
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龙虎山景区把“项目建设年”与申遗紧密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推动景区基础设施升级。
今年7月1日,广东省江西商会投资35亿元建设龙虎山体育公园及配套设施暨市区五星级宾馆项目签约仪式在羊城广州举行,这也是景区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投资项目,对丰富龙虎山景区旅游内容,完善龙虎山景区设施,提升龙虎山景区形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龙虎山景区提档升级,加快龙虎山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7月5日,龙虎山景区管委会与欧盟标准语言考试委员会的“龙虎山中欧文化教育产业中心”建设项目签约,对推动我市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升龙虎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积极影响。这都是龙虎山景区实施大开放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
申遗以来,景区全力实施道文化博览园、游客服务中心以及旅游新线路工程。总投资16亿元的道文化博览园正在推进一期工程;投资近亿元的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营,游客通过声光电及4D影院等高科技手段,可以真切感受龙虎山独特的丹霞景观、崖墓文化、生物多样性以及道文化的博大精深;投资800万元打造的占地6000平方米的龙虎山仿古客栈影视,同时也是新版电视连续剧《忠义水浒传》的摄影地,吸引旅客纷至沓来;投资6000万元打造的旅游新线路长约10公里,贯穿象鼻山、无蚊村、正一观、九曲洲等多个景点,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基础设施的完备,有利于把龙虎山打造成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会议的目的地,有利于实现由景点向景区转变、由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景区环境更加和谐
如今的龙虎山满目葱茏、碧水蓝天、白鹭嬉戏,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万物自由共融的美好景象。
从龙虎山申遗以来,景区下大力气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全区拆除违章建筑、空心楼、烂尾楼302栋,完成平改坡820多栋,完成降层136户,完成墙面粉刷1700多户,形成了以“黛瓦、坡顶、褐栏、灰墙”为主体的民居建筑风格,实现了“拆障、显山、露水、见秀”,景区绿化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新植草皮6万余平方米,新植各类树苗45万余株。
通过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杂乱无章的空中电线、电缆没有了,影响景观的建筑物、设施不见了,随处可见的是建造精美,标有中、英、日、韩4种文字的提示牌、指导牌。民居一楼一景,粉墙黛瓦,古朴精致,与天然景观浑然一体,与自然风貌完美融合。
服务质量更加提升
如果说景观是景区的固定风景,那么服务就是景区的流动风景。
龙虎山景区通过加强导游、船(筏)工岗前培训,举办“金牌导游”、“十佳船(筏)工”评选等系列服务技能大赛,使景区整体服务水准大幅提升。景区内的导游、船(筏)工服务热情,许多人还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宾交流。同时,景区投资建设数字化景区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监控所有景点、售票点以及重要交通路段的实时画面,进一步延伸了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效能。尤其是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运营对提升龙虎山服务品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些水。申遗,令龙虎山山水更加美丽动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