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因道而名:带动旅游业兴旺发展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2/6/21

鹰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丰富的道教文化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道都、道教圣地。

发祥于鹰潭龙虎山的天师道又称“正一道”、“龙虎派”,创立于东汉末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变革、唐宋元明的兴盛、清中叶以后的衰微,“天师道”历经1900多年,是道教中创建最早的道派。新中国成立以后,宗教信仰自由被载入国家宪法,天师道的宗教活动才相继恢复,现在随着龙虎山道教文化节的开展,每年都会有很多从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的侨胞、信徒前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进香谒祖、奏职求福、天师道的香火也日渐兴盛。

龙虎山:中国道家第一山

《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鹰潭市区南郊16公里处,是道家天师道的发源地及其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天师道从首代天师张道陵承袭至今,前后共历63代,传承1900多年,是我国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

相传,东汉中叶,天师道的首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这给龙虎山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因此龙虎山被天师道徒奉为道之祖庭。在道家72福地中,龙虎山被视为第32福地,曾以“神仙所都”、“人间福地”名播遐迩,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

20世纪80年代以来,龙虎山经多番装点,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崖墓群珠联璧合为特色,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天师道:道教中创建最早的道派

天师道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宗派,在道教中是创建最早的道派。其兴盛时期,曾在龙虎山建有10大道宫、81座道观、50座道院、10个道庵。“道都总会”、“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建筑。该道宫位于上清镇东约1华里处,为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初名“真仙观”,康熙36年,康熙帝亲手御书“大上清宫”匾额悬挂门上,从此以后一直叫大上清宫。大上清宫最鼎盛时,殿堂雄杰壮丽、气势非凡、香火旺盛,四方高道云集,有2大宫、12大殿、24座道院,是江南乃至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被誉为“昼夜长明羽人国”。

除大上清宫外,嗣汉天师府也是“天师道”的主要建筑之一,其为历代天师祀神办公和生活起居之所。经过宋、元、明时期的不断修建完善,规模已十分宏大,虽多次经历各种灾害的破坏,但仍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保存最完好的“大府第之一”。府门前两柱上的“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抱柱对联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书。1993年以来,天师府经过不断重修,昔日主领三山符箓,蜚声海内外的嗣汉天师府,在20世纪末重焕光彩,每年都有很多来至海内外的道徒、侨胞来此进香谒祖、奏职求福。

道教文化节:世界道教信徒、学者的文化盛宴

1990年5月24日,鹰潭市人民政府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就龙虎山举行祖天师神像“开光”活动发出请示,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将这一活动定名为 “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活动周”,并于当年12月1—7日举行第一次活动。活动内容除举行祖天师神像“开光”大典外,还举办道教文物展览、道教音乐演奏、道教科仪研讨以及龙虎山风光游览。这次活动周共接待国内外宾客1106人,新加坡道教协会法师韩大光说:“参加这种活动很高兴,希望今后每年或两年能有一次道教文化交流”。至此拉开了龙虎山道教文化节的大幕。

龙虎山道教文化节自1996年开始由“道教活动周”更名为“龙虎山道教文化节”,2005年再次更名为 “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1998年以后活动由之前的每年一届,改为每两年一届,从1990年至2011年,共举办了12届。每届的龙虎山道教文化节都规模宏大、亮点纷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道徒、学者会聚鹰潭龙虎山展开学术研讨交流,坐而论道。其活动内容也得到不断丰富,主要包括道徒朝圣、授箓、科仪表演、炼道家强身功、听道教仙乐等活动。

旅游业:因道而旺

鹰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天师道、龙虎山皆为鹰潭特色,山因道而光辉、道以山而闻名,两者相依相托,相得益彰。自建市以来,鹰潭市积极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指示,把旅游业的发展上升到兴市富民的战略高度,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当中。明确提出要把鹰潭打造成为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会议的旅游目的地,实现龙虎山由景点向景区转变、由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变。

多年来,我市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结合优势资源,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先后开展了 “爱我家乡,十万青少年畅游龙虎山”、“龙虎山户外帐篷节”、“龙虎山鸬鹚捕鱼表演大赛”、“龙虎山马拉松大赛”、“龙虎山国际溪钓节”等宣传推广活动。而龙虎山也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我市旅游业收入达60.06亿元,增长33.47%,接待国内外游客880.21万人次,创外汇收入2725.44万美元,增长29.4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