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物流业扬优成势驶上“快车道”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3/10/29

年作业量达10万标箱的“无水港”运营正常,鹰潭至宁波(北仑)“五定班列”被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江西目前最大、占地5900亩的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现代物流服务新平台建设,成为鹰潭市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鹰潭地处浙、闽、粤、湘、皖、鄂交通要道,是江南重要的铁路、公路“双枢纽”城市,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也是江西省四大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同时又是新兴的铜业、能源和化工基地。

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打造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公铁衔接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战略目标,完善城市商贸物流规划布局,确定在主城区鹰南片区建设以生产资料大宗货物运输和仓储为主的现代物流园,在鹰西片区建设以生活资料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物流园,在鹰东片区建设规模适度、数量适宜的高端生活资料市场,所辖各县建设凸显特色的物流平台和专业市场。

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我市先后成立了物流办、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机构,设立了物流产业发展基金,对物流企业实行一站式办证服务,着力构建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在此基础上,鹰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现代物流平台,为实现物流产业跨越发展奠基石、蓄后劲。 2012年,我市新组建了鹰潭市现代物流委员会,加强了发展物流业的领导。同时,制定了《鹰潭市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为目标,努力构建“大流通、大通关、大口岸”格局。按照“以运起步、以运带储、以运带工、以运带贸”发展思路,我市一方面坚持“产业支撑物流,物流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协调,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努力完善自身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拓宽物流渠道,全面推进“无水港”项目建设,积极与沿海地区发展海铁联运,并启动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不断扩大鹰潭物流业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目前,鹰潭(贵溪)铜拆解加工园区“无水港”一期已开通运营,鹰潭至宁波(北仑)“五定班列”每两天开行一列,水陆联运通道全面打通;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投入运营;电子物流园和物流远程网络系统、货运实时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鹰潭海关和国检大楼、鹰潭现代物流园、鹰潭国际商贸物流园、贵溪铜产业物流园等重点平台都在加紧建设,眼镜、机电、建材、汽车、粮食、农资、农副产品等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全面铺开。

随着现代物流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鹰潭市物流业显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赣东北盐业仓储配送中心、赣东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材家居城、大三江冷链物流仓储基地等一批重特大物流项目先后落户,中联物流等一批实力雄厚、网络布局完善的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入驻,物流产业辐射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货运物流、冷链物流、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壮大,“大市场、大流通、大物流”的格局逐渐形成。随着海关国检大楼、广甸汽车4S店、手拉手国际汽车城项目、月湖铜锣湾国际数字MALL项目、余江中童专业市场集群等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鹰潭物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传统货运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升级,实现了跨越发展。鹰潭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鹰潭“产业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市”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全市物流企业达到333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物流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3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2亿元,是2007年2.08亿元的65倍;上交税收5.03亿元,是2007年0.26亿元的19.3倍。全市货运产业上缴地税税收占全市地税税收总额的比例由2007年的3.4%上升到现在的15.28%,增幅位居全省之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