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大城乡变化系列报道之十五:公路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3/11/21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从1983年到2013年,30年的求索,30年的奋斗,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通衢大道,一座座巍然屹立的桥梁,见证了鹰潭交通改革发展30年的巨大变化。

建市之初,鹰潭市等级公路只有198.78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更是仅有60.993公里,公路等级低、行路难是人们对鹰潭最深刻印象。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公路交通发展作为兴市富民、奋力赶超的突破口,举全市之力,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鹰潭的公路交通事业经历了由走步到慢跑,由慢跑到跨越的发展历程。到201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401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096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2823公里,分别是建市初期的15倍和42倍,如今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高速公路:

奠定国家公路枢纽城市基础

“十五”期间,鹰潭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梨温高速公路、景鹰高速公路、鹰瑞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形成了东连西接、南北贯通的大交通格局,成为了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2002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的52公里长的梨温高速公路,结束了鹰潭市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是国家高速公路18条横线之一的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是全省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后续建成的景鹰、鹰瑞高速公路也是国家高速公路9条纵线之一的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不远的将来,一条纵贯我市东部的地方加密高速公路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届时,我市将形成“双十字”高速公路主骨架,能有效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

干线公路:实现市到县半小时快速通道

建市以来,鹰潭紧紧抓住国家路网改造政策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强了对全市路网改建的力度,先后完成了320国道一级路改造,206国道和2条省道二级路改造,新建了鹰雄大道、鹰南大道、龙虎山大道,成为了鹰潭市区连接贵溪、余江、龙虎山的城际快速通道。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国道320、206为骨架,以省道和城际快速通道为支撑的公路主动脉,实现了市到县半小时的交通圈,为我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通行保障。

农村公路:率先实现“村村通”

说到鹰潭交通的变化不能不提“村村通”,这应该是鹰潭公路交通跨越发展最具标志性的工程。市委、市政府把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出行环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打响了“村村通水泥(油)路”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充分发扬“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举全社会之力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到2008年底,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自然村公路硬化亦达1386个,通达率达41%,基本形成了“三环六联六出”的农村公路网络,创造了农村公路建设新辉煌。一条条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农民朋友们不禁由衷地感叹:“过去出门无路走,如今公路修到家门口。这不仅仅是一条条幸福路,更是一条条致富路、连心路。”

桥梁:敢叫天堑变通途

鹰潭位于信江流域,境内水网发达,曾经繁荣的水运是老鹰潭的骄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条水系却成了阻隔交通的天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建市后公路建设的高速推进,给桥梁建设带来了契机,全市桥梁的数量快速增加,跨径也屡创新高。石港大桥的建成宣告了我市跨信江交通依赖公路渡口时代的结束;左家大桥、余江大桥、鱼塘大桥等公路桥梁确保了干线公路的完整连续;夏埠大桥、贵溪大桥、果喜大桥、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等桥梁不断飞架,让城市焕发新的活力;全市28个农村渡口改渡建桥完成,共撤销渡口32个,惠泽25个乡镇、48个村、38万多人口,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可以说,鹰潭的桥梁,不仅是让天堑变通途的“功臣”,也是一道道让人过目难忘的美丽风景线。

综合运输:让出行无缝对接

鹰潭市域范围内客运站基本形成了以月湖区为中心,各县(市)为节点,纵横交错、干支结合的旅客集散网络,全市共有一级汽车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客运站2个,五级客运站40个,农村综合服务站3个,候车亭616个;开通客运班线187条,其中省际班线16条,市际班线40条,县际班线38条,农村班线93条,日均发车1606班次;乡镇通班车率达100%,建制村通车率达92%以上,全年客流量高达5290万人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在购置269辆共265.7标台公交车、发展450辆出租车服务城市居民便捷出行的同时,创造条件开通了鹰潭至贵溪、余江、龙虎山的城际公交,基本形成了全市“村村互通、乡镇联网、城乡互动”的城乡客运网络。目前鹰潭已初步形成了至省会城市2小时经济圈、周边设区市1.5小时经济圈和县域内半小时经济圈,无缝对接的综合运输网络日渐完善。

立体交通的形成,实现了“人便于行,物畅其流”。依据逐步完善的运输网络,鹰潭市全社会货运总量不断增长,形成了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辅助的运输格局。物流产业迅猛发展,全市有物流企业435家,货运车辆19755辆、280978吨位,较好地满足了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截至2012年,全市货运量达59101万吨,货运周转量达1569805万吨公里。同时,交通的便捷,也给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