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开放始于何时?意义何在?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至此,全国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精髓,他的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留住了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根脉,让更多的公民看见历史、触摸文化、感受伟大。应该说: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既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措施。
少年儿童适合参观博物馆吗?
在中央倡导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背景下,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多年来一直将为青少年服务作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博物馆不定期地举办适合青少年参观的陈列展览,将展览的科学性、艺术性,通过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方式,使广大青少年乐于接受。参观博物馆,对青少年道德情操的养成、高尚人格的培养、传统文化的熏陶、人文精神的传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育——博物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与功能
博物馆是一个基于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社会教育机构。其区别于贵族收藏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博物馆以教育为目的,并调动一切手法进行藏品研究、安排陈列展览、组织开放接待、出版资料图册、强化全程服务,通过其特有的教育模式,将各项工作转化为教育成果。因此,教育构成了博物馆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
教育是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是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社会职能得到了空前重视和充分彰显。博物馆教育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其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广大成员;其传播形式大体包括围绕藏品和陈列展览开展的讲解(导览)、演示、出版及咨询服务、演出、教学、讲座、学术研讨、主题鉴赏、座谈、家庭日活动、手工坊、夏令营、比赛、博物馆之友、电子网络服务等。
不妨说:博物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就是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的举动,并围绕这一系列展示活动而专门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鹰潭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承担着对藏品的收集、保管、研究、展出以及社会教育活动等职能,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是鹰潭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陈列共有三大主题:
(一)商文明述说
距今3500年的角山窑址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印纹陶遗址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规模化、专业性、贸易化的印纹陶生产基地;共出土完整和可修复的器物1500余件,刻划符号2700个。角山窑址的发现客观地反映了3000多年前鹰潭地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文化昌盛的灿烂景象。
(二)道教炼珠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中叶,龙虎山登上了中国道教的历史舞台。1900多年来,统领着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的传授中心。鹰潭丰厚的道教遗存是与中华民族社会变革、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繁盛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信江瑰宝——博物馆收藏大观
鹰潭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已是“商民三百余家,四境贸易喧闹之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数千年的文明演变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璀璨的精神宝库。博物馆收藏品的展示,将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的历史文化,使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在现代进程中放射出新的光彩。
彩绘人面陶壶
人面彩绘陶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品。该器物为侈口、鼓腹,腹部有两环耳,长颈,平底。通高26.5厘米,口径9.5 厘米,底径10厘米,器表彩绘以黑色单彩为主,主体花纹是几何形图案。
彩绘人面陶壶的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民间艺术家已能将几何知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为表现人的不同情态而选用不同直线与弧线构图即将人面图案化,它为我们展示了远古居民在雕塑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该器物现收藏于江西省鹰潭市博物馆,经过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
狮狃象首三足熏炉
道教文物狮狃象首三足熏炉为国家三级文物。该器物通高23.5厘米,口径9.5厘米,盖镂空,上端镶有龙的第八个儿子金猊,形似狮,嗜好烟火,故立于香炉顶端。炉口为直口,口腹部立两对称龙耳,腹部为缠枝花纹,足为象足。其造型之完美,雕琢之精细,实为罕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