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又一张新名片
——“十一五”重大项目系列报道之十
2010年8月2日5时08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龙虎山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说“道教圣地”是对龙虎山文化积淀的传统印象,那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则是放眼世界范围和在人类文明层面上,对龙虎山的一种崭新评价与认可。
漫漫申遗路上,龙虎山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激情时刻,回首过去,申遗岁月里走过的每一步竟是那样的清晰。
放飞申遗梦想
龙虎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洞天福地。长期以来,龙虎山致力于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以创建活动为载体立项目、争资金、打基础,赢得了一系列金光灿灿的桂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等,还有“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品牌。
世界遗产,是世界上现存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要素顶级品牌,是全人类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全球公认和极高的关注,且因其申报程序复杂、竞争激烈,申遗被称为是摘取“金字塔尖的荣誉”。2009年,全球有890处世界遗产,我国拥有38处。
胸怀全球,放眼世界的龙虎山人把目光凝聚到“塔尖上的荣誉”。因为,龙虎山有这个条件,有这个实力,有这个责任。
素有“龙虎丹霞天下稀”美誉的龙虎山“丹山如画”,峰林、石柱、一线天等23种丹霞地貌景观令人称奇。与丹霞奇景交相辉映的是“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龙虎山自然生态和谐,“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在泸溪河边栖息越冬。龙虎山丹霞地貌种类繁多,自然形态保护良好,具有极高的地质学和美学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顾问专家赵逊教授认为,龙虎山是“世界丹霞地貌景观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斯图尔特称赞龙虎山“自然风光与当地地质与人文景观结合得妙不可言”;国际自然遗产保护联盟沃夫冈·伊德等4位专家对龙虎山啧啧称赞:龙虎山的山水像图画一样美丽,龙虎山有理由成为中国丹霞申遗的“领头羊”。
众多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广大游客的心驰神往和让世界共享这份人类宝贵财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愿望,更加坚定了龙虎山申遗的信心和决心。
凝成申遗合力
2001年,龙虎山着手申遗;2004年,正式递交了申报报告;2006年,拿到了申遗“通行证”;2009年,纳入“中国丹霞”项目;2010年,申遗成功。
从申报自然和文化“双遗”,到申报自然遗产,从单独申报,到联合申报,龙虎山人审时度势,正确抉择。事实证明,这一系列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科学之策。
申遗,是全省、全市人民的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配合。
国家有关部委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省、市领导高位推动,亲临一线指导,省直、市直相关部门和驻鹰单位全力配合,景区干部群众热情参与,形成一切为了申遗的合力。申遗是大局,申遗是中心。在这其间,移动、电信、联通、供电、交通、林业、石化等许多部门放弃本部门利益为申遗顺利实施亮绿灯,为申遗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整治是关键,是难题。龙虎山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资金补偿到位。景区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涌现出自拆有碍观瞻建筑的龙虎山镇干部钱文龙、付雨样以及村民李小平等一大批顾全大局、支持申遗的干部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景区拆除违章建筑、空心楼、烂尾楼302栋,完成平改坡820多栋,完成降层136户,完成墙面粉刷1720多户。景区绿化面积达到50余万平方米,新植草皮6万余平方米,新植各类树苗45万余株。景区形成了以“黛瓦、坡顶、褐栏、灰墙”为主体的民居建筑风格,实现了“拆障、显山、露水、见秀”的目标,景区建筑物与自然风貌完美融合。
加强保护,加强管理,更多的是责任
申遗,不仅要借势而为、乘势而上,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要担当保护世界遗产、传承世界遗产的重任。龙虎山通过申遗,向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龙虎山的窗口,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
龙虎山以申遗为契机,完成了森林防火监测站、森林病虫害检测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三站建设;完成了无蚊村环境监测站及桃花洲大气监测站建设。同时,切实加强了龙虎山泸溪河水域渔业保护管理,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渔类资源保护区和珍稀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资源和水域渔业资源;加大了泸溪河污染源、污染点排污监控力度,确保了龙虎山风景区地表水质达到国家Ⅱ标准。
与此同时,龙虎山的规划和立法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完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已正式颁布,步入依法保护、管理的道路,有效遏止了非法开山采石、乱砍滥伐、药鱼电鱼等破坏生态行为。龙虎山还投入近3000多万元高标准实施了景观生态绿化工程,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1%;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数字化龙虎山项目,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投入560余万元,完成了功能区污水处理建设工程,景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申遗成功,是对龙虎山丹霞地貌多样性、完整性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龙虎山生物多样性、环境和谐性的充分肯定。保护自然遗产、保护绿色生态及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数年的努力,有了丰收的硕果,有了美丽的答案。回望龙虎山申遗的艰难之旅,我们备感振奋。荣誉与责任同行。申遗成功,只是起点,保护和管理世界自然遗产任重道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