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创新支撑光源革命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1/11/21

科技创新支撑光源革命

——我市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系列报道之六

一场“光源革命”的风暴已经掀起。

新一代照明光源半导体LED,以传统光源所没有的优点引发了照明产业技术和应用的革命。半导体LED固态光源替代传统照明光源是大势所趋。近年来,节能照明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技术研发日新月异,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行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力、技术力、营销力等局部的竞争,而是上升到企业的综合力竞争。

日前,记者先后走进江西美的贵雅绿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鹰潭阳光照明有限公司,感受他们创造节能照明行业新标杆的理论与实践,感受他们站在科技创新制高点上的拼搏与荣耀。

“产品是灯,质量是油,要想灯亮就必须加油”,“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高的是我们的品格,低的是我们的价格,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风格”,这样的标语在公司的车间里格外引人注目。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成为公司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推手,并不断取得新成果,是这两家公司的共同点。他们广泛开展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生产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与工艺,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动力和强支撑,科技创新氛围蔚然形成。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开展了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效、研发攻关”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效劳动竞赛,以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企业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

美的之美美不胜收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人们从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中认识了“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中国最成功的私营企业之一。美的照明愿景:做世界级的照明电器整体方案提供者。“十二五”规划:再造一个美的。1999年,美的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美的集团”旗下的江西美的贵雅照明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节能灯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目前公司占地350亩,员工3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0人。根据美的照明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江西美的贵雅节能灯销量将达8亿支,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0%,成为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研发和制造基地。2011年“美的贵雅”生产毛管2亿支,整灯1亿支。公司提出了“5531工程”,即用五年的时间,销售收入达到50亿,进入行业前3名,净利润10%。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美的贵雅”已列入我市“十二五规划”之“循环经济十项行动计划”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为了让世界更明亮,使地球更清洁,“美的”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绿色”、“节能”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基于LED市场和节能灯市场现状,美的贵雅照明公司高级工程师于明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要研发、生产高品质LED产品,更要在当前市场状况下,大力推广绿色、高效节能、物美价廉的低碳照明灯,以期对我国的绿色照明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阳光之光光芒闪亮

鹰潭阳光照明有限公司是2005年注册成立的一家专业生产、销售节能照明电器的公司,是国内照明行业中最大的节能灯生产销售企业。2009年公司被江西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授予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品开发始终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应有贡献。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高功率因素照明灯系列获得2010年度鹰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仍有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中,预计11月底可获准专利。此外,尚有3只新产品正在申报成果鉴定。

公司依托浙江阳光照明电器股份集团和国家照明电光源检测中心建立了浙江阳光国家级技术中心余江分中心。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90名,并制订了研究开发项目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制度,投入研发经费、研究开发费占销售总额的3%。成功开展国内领先T2环保型电子节能灯、分体式大功率节能灯、微汞自整流节能灯、可调光节能灯等一批产品,并且对多项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更新与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处处感受到阳光公司浓浓的科技氛围。谈及下一步方略,公司办公室主任甘雪彪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和体制,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节能和环保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照明领域,必须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光源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的绿色光源。市科技局副局长官国保告诉记者,“十一五”以来,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基本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科技进步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