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灾后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综述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0/7/6

暴雨袭击,洪水肆虐,江河水位猛涨,道路桥梁冲毁,港口码头遭殃,电力设施瘫痪,圩堤漫决,水库出险,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给我市造成了巨大损失。

洪灾过后,百废待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行各业紧急行动,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起抗灾,抓紧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努力把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场艰苦卓绝的水毁工程修复攻坚战已经打响!

水毁现场:特大洪水过后满目疮痍  

6月20日早上6时左右,建于1968年的龙虎山鱼塘大桥在洪水的剧烈冲击下,桥面轰然坍塌,叶家桥、孔家桥被洪水冲毁,206国道锦江段被淹1000米,造成交通中断;320国道余江大桥因特大洪水冲刷,成为危桥;在严重的洪涝灾害中,320国道余江水稻原种场路段的一处盖板涵被洪水冲毁,造成水泥面板塌陷,缺口长达30米,铁路立交桥路基塌方,交通中断;县道贵白线、贵塘线、里神线、金文线、梁余线、邓山线、老东鹰线等道路部分路段被淹,且多处塌方,造成交通中断,9个道班受淹;洪水造成山区多处山体滑坡,路基塌方,全市1500多公里农村道路受阻中断。山洪所到之处已经把沪昆高速公路冲决四个口子,切断了鹰潭境内的320国道和206国道,损毁了大大小小的桥梁112座,毁坏了1362公里的乡村公路,造成鹰潭境内鹰厦铁路路基多处塌方,鹰厦铁路中断。

到23日为止,我市农村公路路基水毁1100万立方米,合计1362公里;水泥路面水毁442.5万平方米,合计961公里;桥梁水毁2660延米,合计113座;水毁涵洞1456道;水毁护坡35500立方米,合计140处;国省干道路基水毁56.5万立方米,合计109公里;水泥路面水毁44.57万平方米,合计95公里;桥梁水毁685延米,合计12座;水毁涵洞88道,损失1031万元;龙虎山景区600多块标示牌被山洪冲走,17公里的地质科考路线毁坏,2600多米地质遗迹保护围栏被洪水冲断,20多处地质遗迹保护监测设施遭受洪水淹没报废,仙水岩、象鼻山、仙人城、天门山等景区有37处重要地质遗迹(景点)因山洪暴发受到破坏,公园地质遗迹及旅游服务设施损坏严重。

特大的洪水给鹰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59.3万余人,重点受困人员达23.63万人;房屋受淹20余万间,倒塌4.55万间,农作物受淹面积93.71万亩,绝收面积22万亩,冲毁农田近2万亩,死亡牲畜8.5万余头,停产企业199家。众多基础设施被毁,尤其是龙虎山景区损失惨重,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上清古镇、民俗村等一批古建筑文物损毁严重。预计全市遭受直接经济损失79亿多元。

行动迅速:开展水毁工程抢修大会战

1.高速公路:50天修复余江境内水毁高速公路

6月26日,沪昆高速梨温段余江境内水毁工程修复正式开工建设,根据计划,50天内将完成高速公路北幅的修复,10月份沪昆高速梨温段将全线通车。

6月20日左右,沪昆高速梨温段余江境内被洪水冲断,我市和省交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抢修梨温高速公路大动脉。经过36个小时的抢修,6月21日18时,4处冲毁点筑起临时通道,车辆可实现单向通行。沪昆高速梨温段是我省交通大动脉,日车流量达3万辆。为尽快恢复交通,省政府要求在夯实临时通道的同时,尽快启动第二阶段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我市和省交通部门迅速制定方案,提高防洪设计标准,在水毁路段新建2座中桥,施工单位迅速进场。

2.国道省道:30天大会战确保先通后畅

市公路管理局决定利用30天左右的时间,即从6月26日开始,至7月底结束,开展公路水毁修复和公路养护大会战。半个月内施工队伍进场,对被冲毁的206国道鱼塘大桥进行临时性修复,铺设钢架桥与残桥接通,实行交通管制,同时进行新建大桥的选址、测量、设计、修建等工作;对320国道余江水稻原种场已修复的临时通道进行重新设计,3天内拿出设计方案,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修建桥梁,确保今后交通安全;点面结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再一次对公路桥梁的运行情况进行地毯式巡查,重点检查桥梁下部结构,杜绝次生灾害的发生。在公路坍塌方、桥涵构造物局部损毁以及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等危及行车安全的路段,没有设置警示标志标牌的,及时设置。

3.县乡公路:每天抢修投入劳力超百人

6月19日以来的洪涝灾害中,余江公路分局管养的公路有50多公里被洪水淹没,近80公里受灾,多处路段出现道路损毁。余江公路分局把灾后抢修作为当前的第一任务,扎实开展水毁抢修工作,共购置编织袋1万条,备料6000立方米,抢修期间每天投入劳力130多人;龙虎山公路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精心谋划,统一部署,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抓好对冲断公路桥梁的抢修,路面路基的修复。到6月26日,已完成龚资线K11+900处的路基抢修,该路段水毁长约50米,高4米,回填砂石混合料2500立方米,浆砌挡墙360立方米,确保了公路畅通;贵溪市交通局行动迅速,积极组织当地群众修复水毁公路,确保公路的畅通,为救灾工作提供了稳定的通行条件。

4.港(渡)口码头:在时间节点内完成修复

在这次洪灾中,我市渡改桥完工项目8项受损严重,其中七洲大桥主体工程严重受损,引道被大水冲垮;渡改桥在建项目8项,受损严重项目7项,樟槎大桥、姚家大桥、八早大桥、漕源大桥四个项目的施工现场均被大水淹没,施工设备、材料、工棚、仓库、预制好的梁片全部被水冲走;农村渡口码头18座受损严重;龙虎山旅游客运码头和鹰潭港客货运码头主要部分被冲毁。

为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我市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在时间节点内完成目标任务。完工受损的渡改桥项目10月底前修复,在建受损渡改桥项目争取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受损的客运码头8月底前恢复简易停靠码头,2013年底完成码头重建工程。

5.电力设施:恢复供电后全面修复

洪灾使我市电力设施遭受重创。鹰潭7条220千伏线路共45基杆塔、9条110千伏线路共338基杆塔、2条10千伏线路共27个变台浸泡在水中,余江、贵溪7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6条35千伏线路、62条10千伏线路不同程度地倒杆、断线,担负着余江县城主要供电任务的鹰潭110千伏中洲变电站围墙被冲毁,供电设备全面瘫痪,与110千伏中洲变电站实行手拉手供电的35千伏邓原变电站也受洪水侵蚀退出运行。

面对洪灾造成的电力设施损毁,电力部门出动精兵强将紧急抢修。6月29日,贵溪因洪灾中断的5个重灾乡镇供电全面恢复,2.2万户群众重获光明,至此,全市所有因灾中断供电的用户全部恢复用电,接下来电力部门将全面修复电力设施。

6.水利工程:为恢复农业生产作好准备

6月30日,余江县先期下拨360万元对急需修复的水毁水利工程进行修复,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畅通,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作好准备。

超历史的特大洪灾致使余江县堤防26处决口,渠道、小山塘水库多处倒塌,严重影响了灾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为此,余江县及时派出由纪检、水利等部门组成的水利工程灾情核查小组,对急需恢复的水毁水利工程特别是渠系建筑物和电灌站进行灾情核查,并下拨先期应急水利水毁工程修复资金360万元,同时选派水利局技术人员分赴各重点受灾乡镇督促、指导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

7.旅游基础设施:找回失散的竹筏100多条

洪灾给龙虎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受灾严重。面对灾情,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全体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积极抗灾救灾,洪水退到哪里,清淤、设施修复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截至6月26日,共清理淤泥、垃圾5万余立方米,修复了部分游步道、木栈道和电子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并找回了在洪水中失散的竹筏100多条。

经过有步骤地突击抢修,龙虎山景区于6月25日开始试运营,重新迎接游客的到来。目前,龙虎山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记者亲历:广大干群忘我奋战在第一线

灾情发生后,记者前往受灾严重的各水毁工程修复现场,在看到洪水无情的同时,也目睹了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忘我奋战在工程抢修第一线的感人场面。

昼夜奋战一线清淤泥

6月21日上午9时,市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员带领记者前往206国道和龚资线,车行至龙虎山龚资线K10—K12处,记者看到洪水已退,但路面有10厘米厚的淤泥,汽车行驶在上面不仅滑,且溅起的黑泥让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都小心躲闪。

这时,在记者眼前闪现几位身穿桔红色服装的工人,他们正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清理淤泥,虽然不时有车辆通过,黑泥已经溅了一身,但他们还是在坚持施工。在不远处,一辆推土机来回运行,将厚厚的淤泥铲到路边。下午16时,淤泥已清理完毕,龚资线塌方地段也已放置警示标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确保国省道畅通,从6月20日凌晨至21日早上,该局全体班子成员都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尽全力调集并统一调配人力、物资、车辆、机械设备等,全方位开展公路抗洪抢险,并连续两夜对320国道、206国道、龚资线等水毁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及时进行塌方清理和道路抢修,共组织500余人次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投入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等设备50余台、砂石2000立方米,编织袋1万个、雨衣雨鞋200套、钢材2吨、水泥40吨,清理边坡塌方1000余立方米,砍伐危及行车安全的倾倒的行道树20余棵。

9个小时抢修保畅通

6月21日下午15时,当记者获悉被洪水冲垮的320国道K677+200(余江水稻原种场)正在抢修时,立即驱车前往。赶到现场时,记者看到一辆辆运料车来回穿梭,将石料倾倒到缺口处,而一辆挖掘机和一辆推土机也不停地将石料填到水中。

据现场的施工人员介绍,抢修从上午11时开始,共调动了30余辆车、1000立方米土石方、20名技术人员,同时该局领导现场指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施工人员的调度和配合下,工程进展顺利,20多米的缺口随着涵管的吊放和石料铺设,一点点合龙,晚20时10分,中断了34小时的320国道顺利通车。

抢修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6月23日,记者在贵溪市冷水镇塘家坝看到镇党委书记刘志峰正在带领干部群众清理洪水垃圾,抢修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记者看到塘家坝的一座桥已经被洪水冲毁了护栏,银海矿业公司的职工宿舍也在这次洪灾中受损严重,围墙被完全冲垮,宿舍里面也全部过水,冷水镇的干部、群众和民兵正在帮助公司的员工清理洪水垃圾,修复受损的围墙和宿舍。镇党委书记刘志峰告诉记者,冷水镇在这次洪灾中共倒塌19幢房屋,20多公里道路被冲毁。洪水退后,镇党委、政府带领村民积极进行生产自救,20日晚上8时抢通了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房屋倒塌的村民也被安排到安全地带,每户发放了50斤大米、1床被子以及面包、饼干、矿泉水和衣服等救灾物资。镇区街道的卫生防疫部门也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时间展开工作,受灾严重的洋坊村、洋建村村民正在镇干部带领下抓紧各项灾后重建工作。

万人会战保圩堤安全

6月23日,月湖区组织万人大会战,对童家联圩官山段、土桥段、童家河圩堤等受损严重的圩堤进行了加固。

在大会战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圩堤逐步排查险情,抢险应急小分队成员正在扛沙袋,一个个越干越猛,大型机械也忙个不停。该区纪工委还派出3个督察组,不定时进行督促检查。

风雨中清除堰塞湖险情

6月24日新一轮强降雨又开始袭击我市,记者来到贵溪至冷水的公路上,看到工程技术人员正在雨中紧张施工,修复水毁公路。

因为长时间降雨积水,八脚岭至化山口段形成一处堰塞湖,对公路造成险情,贵溪市交通局人武部长熊中文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紧急抢修。记者看到山坡上泥土不断滑落,狂风暴雨,险情不断,熊部长告诉记者,从早上7时就开始忙碌的抢修队员在八脚岭至化山口段公路就处理了10处塌方,这条公路是灾区的“生命通道”,贵溪市交通局共派出3台挖掘机、3台推土机在此路段24小时坚守,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攻坚克难保民生

路断了,桥塌了,房子倒了,洪灾过后,百废待兴,我市下一阶段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刻不容缓,这既是重建家园的需要,更是促进发展的需要,奋战在水毁工程修复一线的广大建设者要攻坚克难,敢打硬仗,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

攻坚克难保民生,就是要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洪水冲断路桥,阻断了交通,群众出行困难;洪水冲毁电力,失去了光明,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洪水冲坏堤坝,阻塞了渠道,农业灌溉用水不畅。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勇敢顽强的鹰潭人民奋起抗灾。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基础夯实,才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帮助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新家园建好了,人民群众得实惠,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攻坚克难保民生,就是要促进发展、建设项目。虽然遭了大灾,但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虽然洪灾给我市造成重创,但我们更要及时地把工作中心转到发展上来,唯有加快发展,才能尽快弥合灾害造成的“伤口”,才能更加扎实地奠定我们抗击各种灾害的物质基础。要统筹兼顾,在把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摆在突出位置的同时,坚持抓经济发展、抓项目建设,保证当前经济发展、项目的进度不脱节、不停摆。市委明确提出,要把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年初确定的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不能变,任务不能减,发展的措施要更加具体有效。

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关系到灾后的新家园美不美,关系到灾后的新发展快不快。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切实做好这项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坚持一手抓生产自救,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夺取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促使鹰潭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