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
六大片区近期重点建设规划抢先看
记者昨日从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鹰潭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已修编完成。根据《规划》,在2015年之前,中心城市以鹰雄大道、鹰南大道、鹰东大道、鹰西大道为骨架,实施“东联、西进、南控、北优”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把鹰潭建设成为中心城区人口50万的“四区合一、一体两翼、一江两岸”的大框架城市。
近期建设重点地区:六大片区建设各有侧重
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建设规划包括信江新区、信江北区、鹰潭高新区、鹰东片区、鹰西片区、老城组团六大片区。
信江新区规划:建现代化城市新区,塑鹰潭城市新形象。
信江新区规划范围是鹰潭主城区难得的战略拓展空间,为城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赋条件,规划以行政办公、商贸、休闲度假、文教卫生、知识研创、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打造鹰潭城市新形象。
道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信江新区新建路工程、夏埠滨江大道工程、信江新区经一路支二路工程、鹰潭市东外环线工程;建夏埠水厂、夏埠污水处理厂、鹰北公交站、变电站、消防站、夏埠城市防洪堤等基础设施。
通过重大项目聚集人气,吸引投资。重点推进综合商务中心,鹰潭大厦、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大剧院、鹰潭市会展中心、博物馆、科技馆、五星级宾馆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包括步行街、文化活动中心、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市一中、信江大市场等。
通过中央生态公园、市民公园、水上公园、沿江景观工程、度假疗养院等生态建设项目,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信江北区规划:培育休闲度假功能,做强、做大鹰潭旅游产业。
信江北区北靠杭昌长客运专线及高铁车站,以休闲度假、文教卫生、知识研创、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生态景观环境,积极引入大型生态或户外运动主题乐园项目,培育休闲度假功能,做强、做大鹰潭旅游产业。
道路、市政基础建设。规划城市快速路与城市主干路一起,形成“四纵三横”的主要道路网构架。建龙虎山路工程、污水处理厂、杭昌长客运专线鹰潭站、鹰潭客运汽车北站。
通过重大项目,聚集人气,吸引投资。规划在高铁站前广场附近安排一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现代简约的风格、新颖独特的造型,成为统领本区空间序列的制高点和地标。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包括信江新区医院、信江社区级养老服务站、鹰潭市社会福利中心、商业购物、文化活动中心等。
通过道路防护履带、生态绿色廊道、核心街坊绿地等生态建设项目,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鹰潭高新区规划:实现由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的转变。
以新型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工业新区,重点打造铜精加工、绿色水工、节能照明、LED原料等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由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的转变。
推进工业园物流基地建设,新建燃气调压站、变电站、电信支局、城南污水处理厂等;以就地安置为主要方式,完成拆迁居民的安置,增进保障房建设,建阳光一区、二区、三区廉租房;加强交通路网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建设,为鹰潭高新区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新建社区公园、白鹭河公园、带状公园,推进沿线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的建设,改善周围环境。
鹰东片区规划: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闲游憩交流场所。
片区位于鹰潭都市区发展主轴上,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利用鹰雄大道两侧片区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系,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闲游憩交流场所,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立完美的开放空间系统,重点建设生产型服务业功能,与贵溪城区相衔接。
规划确定“一横三纵”4条主干道,即横贯东西的鹰雄大道及纵二路、纵六路、纵九路等三条南北向主干道。新建鹰东公交综合站、加油站。
通过重大项目聚集人气,吸引投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位于肖山水库公园临近鹰雄大道的片区。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包括新建鹰东社会福利院、鹰东廉租房等。
通过中央生态公园、生态绿色廊道、核心街坊绿地等生态建设项目,建设高压防护绿带、社区公园,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在鹰雄大道两侧片区的绿地系统内,结合肖山水库水系,形成一个大规模、高品质的肖山水库公园,形成一个重要城市“绿肺”,起到涵养水土、调节气候并保护物种的作用。
鹰西片区规划:打造未来鹰潭的城市名片。
鹰西片区拥有大片的湿地和密集水系,将成为未来鹰潭的城市名片,承担城市新型旅游和高端居住的城市职能,通过打造以西湖湿地为核心的生态休闲区,生态效果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的生态宜居社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与知名度,为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道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鹰西大道、胜利西路、林荫大道及其次干道和支路、206国道拓宽改造工程、余江-信江-贵溪快速通道;新建鹰西公交综合站、汽车西站、变电站、消防站等市政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包括新建鹰西老年活动中心、国际眼镜城、商业购物、文化活动中心等。
沿信江河修建滨河路,沿路建绿化带,新建鹰潭湿地公园,形成点线结合的公共空间连续带。
老城组团更新规划:做靓老城区,提升城市品质。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着力解决道路交通、防洪排水、小街小巷等突出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形成“五横九纵”城区路网,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精心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完善城市公园,做靓老城区,提升城市品质。
道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四海路贯通工程、林荫西路贯通工程、鹰西18号路工程、鹰潭市内环线工程;碧海蓝天城市综合体、海关商检大楼、铜产品质检中心、天裕豪生五星级酒店、鹰潭港应急货运码头工程等。
通过重大项目聚集人气,吸引投资。重点推进城市规划展示馆(市民服务中心)、市影剧院、鹰潭宾馆等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包括鹰潭残疾人联合会、卫生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二化小区廉租房的建设。
通过对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更新,改善老城区的面貌。近期重点推进鹰西棚户区改造、仪表厂棚户区改造、沙塘石片区改造、金山弄棚户区改造、沿江小区拆迁、铁路局老分局改造等工程。
通过滨江公园、鹰潭公园、东湖公园等生态建设项目,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近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完成城区外环路、内环路工程
充分发挥现状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不断加快鹰潭市交通文明建设的步伐。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区范围内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各类主干道和支路网建设,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建设,推进公交优先计划。
城市对外交通近期建设方面,规划完成杭昌长客运专线(鹰潭段),建设范围在鹰潭北站及境内52公里,预计在2012年完成;规划完成320国道、206国道拓宽工程,建设信江新区至余江、贵溪、龙虎山的快速通道;规划完成城区外环路工程,组成为:利用320国道、三川大道、206国道、湖西桥、纬二路、滨江路、夏埠北路、鹰东路、梅园桥、横七路组成外围环线,在横七路南跨越铁路,与320国道相连;规划完成鹰潭汽车客运综合枢纽北站和鹰潭市中型货运站(含集装箱中转站)。
在城市道路近期建设方面,规划完成城区内环线,拟由环城东路、四海东路、四海西路、五洲路、龙虎山大桥、经一路、信江路、信江大桥、军民路组成;规划完成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改造和新建,包括梅枫路、环城东路、25号路、18号路、林荫西路、四海路等;规划完成信江新区路网建设工程,包括滨江大道、经一路、支二路、龙虎山大道、纬二路、信江路以及信江新区其他道路设施建设;规划完成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和湖西桥的建设施工。
在城市静态交通规划方面,根据主城区不同用地性质,在主城区的商业中心区,该部分区域内布置全部停车泊位的60%,即2015年布置4307个;根据停车需求分析,确定信江新区社会停车场规划采用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方式。规划设置2处地面社会停车场,分别位于长途汽车站南侧和滨江市民广场底层,共占地1.89公顷。同时在中心城区、社区商业中心及滨江商业地块等机动车出行吸引点,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结合地下空间开发,配置18处地下社会停车库;确定鹰潭高新区社会停车场规划采用路外与路内停车相结合的方式。规划设置2处地面社会停车场,分别位于国道320和206交叉口与金桥路和42号路交叉口附近,共占地约1.8公顷。同时在开发区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等机动车出行吸引点,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结合地下空间开发,配置23处地下社会停车库。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面,在现有公交站场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公交线路走向,近期规划4个停车保养场,分别是鹰南公交综合站(南站片区)、鹰北公交综合站(信江新区)、鹰东公交综合站(鹰东片区)、鹰西公交综合站(鹰西片区)。
城市近期绿地规划:靓丽城市建设“三大工程”
市区城市绿地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的绿地空间形态,重点进行水系绿化保护,结合水系整治,突出水韵特色,加强旧区改造,完善绿化结构,提升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量。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和城市特有的河流水体沿岸风光带的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建设。
实施“碧水工程”。全面推进河道整治工程,重点加强信江、罗塘河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信江出境水质监测断面符合省政府考核要求。加大主要水源地保护力度,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饮用水源地上游及周边村庄垃圾的集中处理,建设第二水源,到2015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巩固和深化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成果,加大生活污水归集和处理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工程,到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实施“蓝天工程”。严格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全面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改善大气质量,到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实施非电行业脱硫工程,推进铜、建材、化工3大行业燃煤脱硫,到2015年,3大行业烟气脱硫率达60%以上。
实施“洁净工程”。建立全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网络,完善回收利用和交换系统。完善可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监管,强化对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有效防治重金属污染。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贵溪市垃圾能源化资源化综合处理、鹰潭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等项目,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