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 服务 创新
——记全国模范地勘单位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
这是一支坚守使命的队伍,不渝地传承与发扬“三光荣”优良传统,先后探明14个大中型矿床,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这是一支服务社会的队伍,始终瞄准行业前沿,高位谋划地质工作,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矿产地质及旅游地质等方面主动担当,善作善为;这是一支特色鲜明的队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资源、资金与资本相结合的最佳组织形式,成功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勘查开发一体化。
这就是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日前,国土资源部发文表扬了“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献身”的176家全国模范地勘单位,该大队位列其中,成为江西五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
执着——四十年来矢志不渝坚持找矿
1965年,九一二队缘因永平铜矿会战而组建,自发现永平天排山特大型铜矿后,一直眷恋这片找矿热土,矢志不渝地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矿。近年来,大队新发现和探明了四个大型以上规模前景和一大批中小型矿产地,其中贵溪市冷水坑矿田银珠山矿区北矿段铅锌银矿详查资源储量大、品位富、厚度大,是江西“十一五”以来重大找矿成果;贵溪市冷水坑矿田银珠山矿区南矿段大型铅锌银矿资源量的扩增,为该矿区大规模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外围铜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成功实现了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目前已控制矿体倾斜方向延深已超过1000米,白钨(铜)矿体垂直厚度达226.5米,预计即可找到一处超大型钨矿床。这一成果有望塑造江西省钨资源分布新格局,被专家评价为 “全省多年来取得的具有先导性和突破性的重大找矿成果”。
在今年5月24日召开的全省找矿突破推进工作会上,队长徐贻赣作为被大会选定的两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主力军的国有地勘单位代表在会上铿锵誓言:一定会当仁不让地担负地质找矿主力军角色,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力争5年左右提交大型详查矿产地2处以上,可供普查的中型基地3处以上,在未来找矿龙虎榜上再写新辉煌。
科研工作与地质找矿紧密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地质科技的发展,成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大队利用自身拥有的院士工作站及全国重要金属矿科研基地冷水坑矿田等重要科研平台,联手中国地大、东华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新争取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吉-德兴铜钼多金属矿带成矿规律与勘查模型”等3个国家级及一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矿田下鲍矿区银铅锌矿详查报告》、《冷水坑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系统与隐伏预测研究报告》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土资源部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多功能电磁仪、高精度磁力仪、岩石矿物野外快速分析仪、HXY-6A2200米钻机等先进现代技术手段应用扩大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率先在全省开展了 “冷水坑地区多元地学信息融合分析”,提交了全局第一份应用Minesight软件储量报告。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叠加复合型铅锌、铜矿深部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课题,总结了矿床最佳勘查技术方法,为冷水坑矿田及外围乃至中国东部陆相火山岩地区寻找层状矿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服务——竭忠尽责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九一二大队始终牢记责任,在社会和人民需要时不计得失,主动担当,挺身而出,干得响亮。
2010年初,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国土资源部号召全国有找水打井能力的单位支援灾区建设。大队迅速调集数名找水尖兵及多台优良装备参战,经过60个日夜奋战,成井8口,日出水量500余吨,以出色的找水成果解决了当地15650人和1530头大型牲畜的饮水问题,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2010年6月,鹰潭、抚州等地市遭遇洪水侵袭,地质灾害险情不断。大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两地的10余个县区开展灾害排查,查明地灾隐患点60余处,提交应急调查报告15份,以排查及时、支撑有力赢得了省国土厅的高度评价,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应急调查单位。
2011年,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队又组织地灾精兵赴赣南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避灾搬迁点核查和移民集中安置新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完成了赣南地区6县625处地灾隐患点的核查和34处安置点调查评价工作,为全省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提供了翔实数据。
该队还积极协助编制了鹰潭、抚州、景德镇等多个市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2012年,九一二大队又成功增挂了 “鹰潭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心”、 “鹰潭市地热研究所”、 “鹰潭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质环境研究所”和 “鹰潭市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四块牌子,以高起点、高效率、高层次、高科技含量的公益服务和公共产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竭忠尽责。
创新——成功走出探采一体化新路子
九一二大队抓住了国家 “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手握丰富的矿权优势,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加大自有矿权投入,大力开展风险勘探,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勘查开发一体化,探索出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加快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新模式,成功走出探采一体化新路子。
“十一五”以来,该大队投入自有矿权风险勘查资金达4000万元,兴办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局第一个矿山——贵溪罗塘石膏矿,率先开辟了勘查开发一体化成功之路。通过技术、资本及资源的合作,融资两亿多元组建了江西银海矿业、江西天亿矿业等12个合资合作矿业有限公司,其中江西银海矿业已形成日处理1000吨的采选能力,年产值达4亿元,年利润超亿元;冷水坑矿田银珠山北矿段经风险勘查发现厚大富银铅锌矿体,经权威机构评估,矿权价值从1.2亿元增加到8.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投资效益;熊家山铜钼矿、马达加斯加贝马武铬铁矿等找矿工作进展显著,可望成为新的可供 “勘查开发一体化”基地。
探采一体化成功实践坚定了该队走 “地质立队、矿业富队、产业强队”发展之路,路桥、工勘、地灾等工程施工队伍足迹遍布全国,先后参与了世界第一跨海桥——杭州湾大桥等一大批国家、省部级重点工程施工;天久矿泉品牌获江西省著名商标,已成为区域性自主经营品牌,深得客户青睐;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程施工及多种经营四大产业协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队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江西地矿局前列,2011年全队完成总产值、生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13%、24.94%。
经济高速发展既增添了单位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也为地方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队合作公司——江西银海矿业2006年成为鹰潭市的纳税大户,近两年在全市58家纳税荣誉企业中名列前茅。
民生——解职工所难办职工所需
九一二大队始终把职工关心的疑、难、热点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想群众之所想、解职工之所难、办职工之所需。正如大队长徐贻赣坦言: “我们的民生理念并非要职工多好的口碑,而是要职工对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满意度。”
近年来,该大队坚持不懈地实施 “安居、帮扶、敬老、美化、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为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解困,大队成立了九一二社区扶贫助学会等帮扶组织,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已募集帮扶资金90多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学子及家属300人次。为提升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大队还投入1247余万元用于队部大院美化、绿化、亮化及净化工程建设,打造了景观水幕墙、后山休闲公园、户外健身广场、形态各异的假山巨石、别具一格的回廊小道,使九一二大院成为全局屈指可数的宜居大院。此外,大队还在全局率先启动了视觉文化识别系统,统一着装、大院环境标识等,成立门球队、集邮协会等14个群众性文体组织,篮球场、棋牌室、阅览室等各类文化设施齐全完善,经常性地开展寓教于乐、老少皆宜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全队职工家属乐在其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