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5.85万吨,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1/12/7

政策好 人努力 天帮忙

65.85万吨,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全市粮食实现了“八连增”总产比去年增加1.85万吨,单产增加9公斤

秋收已经结束,冬播正在收尾,一年的粮食已经颗粒进仓。对我市广大农民来讲,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局得到的消息,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65.85万吨,增加1.85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

“八连增”来之不易。这是在“七连增”高起点高基数的基础上,在受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严重毁坏水利设施影响的情况下取得的,标志着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问及今年大丰收的原因时,很多人都会随口说出这么一句话: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数字新

总产、单产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市农业局统计,2011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75.54万亩,增加0.04万亩,早稻单产达364公斤,增加27公斤;总产达27.5万吨,增加2.6万吨。晚稻播种面积达78.55万亩,总产达32.6万吨,增加0.7万吨。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174.9万亩,总产达65.85万吨,增加1.85万吨,单产达376公斤,增加9公斤,总产、单产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目前已建成4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210户。

粮食增长还推动了养殖业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12.39万吨,增长7.3%;生猪存栏71.25万头,出栏13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6.8%、3.26%;家禽存栏479.8万只、出栏1050万只、禽蛋产量1.82万吨,同比增长6.32%、下降1.38%和增长2.08%;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户)442个,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出栏数已占到全市出栏数的65%。全市养殖水面面积11.53万亩,水产品总量达4.41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达1.31万吨。

预计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7500元,增长20%。

政策好

惠农政策多,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政策支撑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因素。2011年,国家出台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频率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再超以往。这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我市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最低保护价政策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今年,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对早、中、晚稻各给予11.8元/亩的粮食直补,对承包或租种耕地100亩以上(含100亩)的种粮大户,再补贴16元/亩;对早、中、晚稻各给予15元/亩的良种补贴;还实行了53.2元/亩的农资综合补贴;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其中早稻102元/百斤、中晚稻107元/百斤、粳稻128元/百斤;农民购置农机也给予补贴。定额补贴按不超过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我市全面落实国家政策,通过“一卡通”向全市拨付种粮补贴到户资金13124.9万元。

人努力

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2011年,我市全面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我市全力稳定播种面积,坚决制止粮田撂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3万亩以上;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建立了8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完成3.8万亩高标准高产良田建设;加强了农业市场的管理。深入开展了“种子执法年”活动,开展了肥料市场执法检查,加强了农药市场监管。

农技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2011年,我市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带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手把手地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将农技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

2011年,我市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力度。深入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组织成立了粮食、畜禽、水产、蔬菜、农机等专业的技术服务小组,携带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种子优良品种简介、测土配方施肥、粮食补贴政策明白纸等技术资料20余万份,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建立了27个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点,面积440亩;建立了8个万亩连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共涉及农户3.05万户,示范面积达8.22万亩,辐射面积达20多万亩;开展了以“水稻三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重点,以超级稻品种为载体的水稻高产、超高产技术攻关和以粳稻、双季抛秧、机插秧育秧等为重点的水稻新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粳稻试验示范亩产达1372斤,为全市逐步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北粳南移”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天帮忙

风调雨顺助力粮食生产创新高

今年以来,我市粮食生产气象基础总体向好。

在早稻生产中,虽然插种期出现旱情,但插种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在田早稻生长发育,苗情长势普遍好于常年。在早稻孕穗、抽穗的关键时期,没有发生大旱大涝,早稻生产获得好收成;秋粮生产中,旱情不严重,光照、温度、降水等匹配良好,对二晚影响较小,秋粮生产气象条件总体较好。

此外,我市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对水稻危害较轻。

市场旺

粮食充足,百姓心安

12月6日,胜利东路一家大型米面油店前,46岁的市民裴海生买了一袋子大米回家。家中的米快吃完了,裴海生不慌不忙地叫店主送货到家。

今年以来,我市大米价格平稳,相对不断上涨的菜价,今年的米价似乎波澜不惊。裴海生说,“附近就有好几家米店,我从没担忧过吃米会成问题,心里很踏实。”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连年丰收使供需相对平衡,老百姓心里有了底。贵溪市塘湾镇农民李家海说,今年粮食丰收,10亩田共收了15000斤稻谷,自己吃不完,今年已经卖了8000多斤。

粮价被称为“百价之基”,粮食价格及受其影响的食品价格占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权重约为三分之一左右。今年以来,以食品类商品等为代表的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对宏观调控带来较大压力。但由于粮食价格较为平稳,市场上总体较为平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