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农村公路和渡改桥建设巡礼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08/10/14

●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100%通水泥路的目标,除少数山区外,96%以上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国债项目、老区项目、通达工程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公路项目全面完成,渡改桥项目完成45%

●市交通局近年累计荣获30多个省、部级荣誉和30多个市级荣誉

村路修到家门口

春暖花开时节,贵溪市樟坪乡高山村村民何加平开着昌河牌小货车欢快地穿行于青山绿海之中。他跑运输一年可赚3万多元,加上种毛竹收入2万多元,家里很快富裕起来,冰箱、彩电、手机、电话样样齐全,最近还新购了2辆摩托车。“如果没有好路,我买不起车也致不了富。现在条条大路通山外,我正尝试着做外省的运输生意呢!”樟坪村村民雷相元、雷相喜、雷相文三兄弟,过去靠每天上山砍毛竹肩扛背驮到几十里外的文坊镇去卖,一根毛竹只卖1元多钱,日子过得很清苦。化坪等多条公路修好后,乡里办起了4家竹木加工厂,毛竹身价涨了十多倍。如今,兄弟仨都在樟坪新村落了户,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别墅。今昔对比,他们感慨万千:“公路修到家门口,幸福日子比蜜甜!”

位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西麓的樟坪乡,东邻江西省铅山县,南交福建省光泽县,距鹰潭市区约80公里,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累计筹资数千万元建设26公里水泥路、70公里沙石路,使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自然村全部通沙石路。一条条金色飘带般的农村公路,为樟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去年全乡财政收入达1.12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实现了富民强乡的梦想。

路通市兴、路通民富、路通市强、路通人和。樟坪经济的超常发展、山乡面貌的巨大变化、群众生活的文明富裕,是我市大力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是我市农村公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十五” 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累计投入5.5亿元,建成农村公路水泥(油)路面2070公里;在全面实现乡镇通水泥(油)路基础上,实现了全部370个行政村、1050个自然村通水泥(油)路;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30%以上。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3332.687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其中县道494.565公里、乡道897.647公里、专用公路6.049公里、村道1933.987公里。一个以梨温、沪昆、鹰景高速公路,320、206国道及快速通道为主骨架,以县道为辅助,以农村公路为辐射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为顺利推进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为谋求经济超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四到位”建设“民心路”

农村公路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为农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富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鹰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吴晓军说:“近年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取得骄人成绩,关键在于切实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宣传发动‘四个到位’。”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农村公路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参与部门多。为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推进,我市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每年,市政府都与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将其列为县、乡两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科学调度,各级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督促检查、解决各种难题。

我市立足市情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奖励办法的通知》等优惠政策。在资金支持上,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出台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确定每公里1至5万元的补助标准,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年均自筹配套资金2000万元以上,三年共筹集建设资金5亿多元;在技术支持上,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紧缺、设计施工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制定了农村公路具体技术标准,编印了大量业务教材,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上千人次,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在工作奖惩上,及时兑现《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重奖严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也是发展生产力”。在鹰潭农村,经过常年累月形式多样的层层动员和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这些全新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自觉行动。政府有决心,群众有信心。农民们变“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纷纷献计献策、捐资投劳,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如春潮奔涌、高潮迭起。

余江县马荃镇金庄村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姜春花为了修路,不仅慷慨捐出了3.8万元积蓄,多次跑到南昌打算卖肾来解决资金缺口,还不顾体弱多病,一次次跑厅访局向各级有关部门“求援”,她的执着与坚韧感动了无数人。在省市交通、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条总投资达170万元、全长5.5公里的村道顺利建成。这条路,金庄人亲切地称之为“民心路”、“德政路”。

龙虎山景区龙虎山镇孔家村村民孔程辉投身公路建设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为了家乡发展,36岁的孔程辉放弃了红火生意,回村担任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妻子治病花掉了十多万元积蓄,去年5月留下遗愿:“哪怕家里一分钱都没了,也要把新农村建设搞下去!”近年来,孔程辉省吃俭用捐资5万元用于修桥补路,出工出力更是不计其数,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纷纷捐资投劳。如今,孔家村已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争取各级扶助资金33万元,1.7公里环村水泥路修通了,青石板路连通了每家每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强化“四保证”打造“放心路”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市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建设、严格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把一条条农村公路打造成农民放心的“满意路”,让每一根“毛细血管”都充分发挥作用。

2003年,我市确立了“统筹规划、确保质量、整体推进、提高功能”的建设方针,坚持规划的“三个重点”和“三个结合”,即: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干线的“出口路”建设,抓好资源利用、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通往交通闭塞乡镇、行政村的“通达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结合,重新编制了五年建设规划,调整了“十五”后三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去年又提出决战两年提前实现全市“村村通”的目标,从而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有重点有层次地稳步推进。

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施工难度大。在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注重效益和“先通达,后通畅,再网化”的建设原则,确保最低技术标准。为满足今后农村通客运班车的需要,还规定水泥路面宽度最低必须达到4.5米,尽力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占用耕地面积,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协调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中快速发展与持续发展、进度与质量、建设与保持生态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工程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线。我市从强化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资金监管、安全施工四方面入手,严把工程质量关。

一是规章制度保证。严格执行交通部《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大力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二是工程管理保证。出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政府监督、业主管理、市场监理、企业自检”的工程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设计关、市场准入关、材料关、设备进场关、试验检测关、验收关。及时将路面标准(宽度、厚度、结构层、水泥剂量等)向社会公布,动员全社会监督工程建设质量,聘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当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全过程管理,使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30%以上。三是资金监管保证。市(县)财政均设立了专项资金账户,对筹集到的各种公路建设资金,全部进入专项账户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格资金拨付审批程序,按照“施工单位填报工程情况——监理人员审查把关——乡镇政府提出资金申请——市(县)交通部门审核批准”的工程资金审批程序,增加工程资金划拨的透明度,保证工程资金高效安全;经常组织专项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安全施工保证。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组织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动态信息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典型样板工地建设和公路工程质量“创优良、上等级”活动,提高了公路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每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全面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使全市工程建设安全事故长期保持“零”记录。

实现“四促进”  铺就“幸福路”

从航拍图上看鹰潭:“五横五纵”的公路网络一目了然,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主动脉”与“毛细血管”有力地跳动起来,鹰潭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路通车通一通百通”、“心顺气顺一顺百顺”,横批“路通人富”。在鹰潭农村,这样的对联随处可见。公路修通了,给农民带来的远不止是通行的便利,更是繁荣经济、发家致富的希望。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我市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快了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客运网络,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规划建设了客运站20个、候车亭230个。

公路通到哪里,哪里的特色种养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信息技术辐射到田间地头,农副产品流向广阔市场,农村和农业全面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过去“一年半载不通车,有女不嫁姚上村”的余江县高公寨林场,自从市里投资300余万元修通了长12.5公里、宽5米的出山水泥公路后,货车、摩托开进了农民家,山珍、林木源源不断地运出了深山,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线成网的城乡公路,有力地促进了鹰潭经济超常发展。地处“主动脉”旁的鹰潭工业园、贵溪工业园,依托交通优势,吸引了金田铜业、兴业电子、梦娜袜业等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双双跻身于全省工业园区前十强;紧邻交通要道的余江工业园、眼镜工业园、微型元件工业园,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总投资10亿元的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建设工地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忙。随着旅游公路的不断延伸,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上清天门山、樟坪阳际峰、冷水大峡谷等景区景点掀起了旅游热。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还带旺了旅游业、物流业的繁荣。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8.14亿元、同比增长4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46.8%,居全省第一。

历经艰苦的建设洗礼,有力地促进了交通队伍的健康成长。面对一场场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面对人员少、技术弱、经费紧、任务重等难题,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科学谋划、沉着应对、披星戴月、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各级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破解难题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培养和煅造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全面实施的“阳光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我市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主动介入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招投标管理,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所有在建项目全面推行公开向社会发布建设信息、公开报名参与、公开选定队伍、公开招投标程序、公开评标办法、公开评标结果“六个公开”,做到廉政合同与工程合同同步签订、同步验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交通系统各级领导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十五”以来,全市新建了上千里公路,没有一起不廉洁工程,没有倒下一个干部。

通途万里任驰骋,大道如磐写新篇。今天,鹰潭农村公路建设步履铿锵、酣战正浓;明日,鹰潭交通人更是激情满怀、斗志弥坚。他们将以更务实的精神、更豪迈的情怀、更精湛的技艺,在红土地上开创农村公路建设的崭新天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