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老城区、还是新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缺失较多、车辆停放设施匮乏、城市道路缺少必要的交通隔离设施和电子监控设施,路口渠化设计不规范、不合理,加之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导致各类机动车在主干道任意调头、不按车道行驶、乱停乱放(如随意停车、逆向停车、占道停车等),行人随意横穿道路,不走人行横道,非机动车、电动车闯红灯,以及骑二轮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等现象突出。”这是参加鹰潭市区道路交通设施改造方案评审的有关专家对当前鹰潭市区道路交通现状的一段评语。
作为一名鹰潭市民,我们自己很清楚,这段评语与市区道路交通状况是吻合的,专家给出的评价是中肯而客观的,也是发人深省的。
市区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交通需求将越来越旺盛,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若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必将进一步制约鹰潭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11月9日,一场恶劣的强对流天气突袭我市。当天傍晚,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老化,“白露桥洞”积水,五洲路交通阻断。加上城区部分交通指挥设施老化失调、交通疏导不利及交通违规现象,导致我市发生了严重的交通堵塞,给广大市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两三年前都很少发生交通堵塞,但现在中心广场、人民医院路口、正大路和胜利路交叉口、时代广场等多处路口,经常会发生短时间的交通拥堵,高峰期更是严重,有时要等两次红灯才能通行。他认为,机动车增加、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随意调头、乱停车和现有交通管理设施老化失调是造成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
据市景观功能提升项目部交通组负责同志李赣江介绍,目前我市机动车辆的年增长幅度在20%以上,而老城区受历史条件的限定,道路条件无法改变,市区的交通压力正在逐步加大。他介绍,胜利路是贯通城区的主要道路,承载着市区大部分的交通流量,而环城路、林荫路通行率不高。在无法改变老城区道路交通条件的情况下,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在道路交通上通过优化组织,深入挖潜,提高现有城区道路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通行率,从而使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整治路面交通秩序,加强交通文明建设。
交通安全设施逐步完善
市区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城区道路的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信号灯、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交通隔离护栏以及交通路口渠化岛、港湾式公交站点、公交车专用车道、停车泊位等。这些设施是交通法规在路面的表现形式,是交通执法人员的执法载体,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依据,是引导交通参与者正确参与交通的语言,是维护交通秩序的有效手段。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彰显城市文化,充分展示我市旅游、生态、现代、宜居的城市形象,以“安全、畅通、和谐、稳定”为目标,迎接第十三届省运会的召开,市景观提升工程项目部及有关部门对我市城区道路交通状况及道路形态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考虑市民出行便利和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多次邀请国内、省内著名交通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了相关方案的前期设计及评审,数易其稿,针对我市道路交通环境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类提出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根据《鹰潭市区景观提升工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方案》,鹰潭市区将对城区主干道路段的交通标线重新施划;逐步完善道路交通标志;增设、更新交通信号灯;增设更新电子警察;在城区主干道繁华路段设置交通隔离护栏;在南站路和环城路等路段设置了电子视频监控设施,并逐步向市区主干道延伸;对六个主要路口进行渠化改造;对市区主要路段公交站台逐步进行港湾式改造;通过划分禁停路段、恢复公共停车场功能、划定停车泊位、合理解决停车难等问题,并形成胜利路、环城路中段和南站路三条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城市出城道路的交通示范路。
目前,鹰潭市区正在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改造工程,交通标线正在重新施划,标志标牌正在逐步安装更换,公交站台正在进行港湾式停靠站点的改造,交通节点渠化改造正在进行等等。据记者从市景观功能提升项目部交通组了解,8月底前,部分改造工程将完工。届时,鹰潭市区道路交通面貌将焕然一新,市区道路交通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功能及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城区将完善交通标志保障畅通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案、符号、文字传递交通管理信息,用以管制及引导交通的一种安全管理设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的交通标志分为七大类: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辅助标志。
目前,我市城区道路原设置的交通标志不规范、信息量不足;主干道(梅园大道、胜利路、五洲路、龙虎山大道、四海路)基本没有交通警示标志;指路标志未能彰显龙虎山旅游风景名胜区、高速、国道等基本要素。不少外地来客称,下了高速进入鹰潭市区,很多路段交通指路牌看不懂,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指向性,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据市景观功能提升项目部交通组负责人介绍,标志标牌在很大程度上是给外地来客看的,因为本地人基本不需要看,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自然清楚哪些地方怎么走,哪些地方不能停。但我们现在的交通标志严重不足。鹰潭市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改造将按照“高速入口—国道入口—市区入口—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的顺序,逐步完善交通标志,让本地人和外地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路该怎么走,什么路能走或哪些路段能停或不能停。
据了解,本次交通标线、标志的施划、增设和更换,将严格按照2009版国家新标准实施。
本次进行改造的交通警示标志,主要有禁令标志、交通警告标志和交通指示标志。据了解,在城区入口处,将增设“禁止危化品运输车辆驶入”、“禁止过境大货车驶入”、“禁止大货车、农用低速汽车驶入”禁令标志;根据路段不同,将增设“限速和解除”禁令标志;根据路段不同,增设“禁止车辆停放”禁令标志和车辆禁止停放标志时增设时段、区域的辅助标志;城区入口处和城区内增设“禁止鸣放喇叭”禁令标志;交通叉口、交通渠化岛增设“分道行使”、“停车让行”、“减速让行”禁令及指示标志;交通隔离护栏增设“允许掉头”指示标志和“禁止掉头”禁令标志等。同时,还将增设“注意儿童(前方学校)”、“高度限制”等警告标志。此外,交通指示标志方面还将增设“公交线路专用车”、“靠右侧道行驶”、“非机动车行驶道”、“人行横道”等指示标志,并在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立柱上设置“电子警察”辅助标志。
据介绍,交通警示标志的增设和更换,是本着旧物再利用和节约的原则进行的,对更换下的原交通指路标志,经换版后改为原路口的交通警示标志继续使用。同时,作为国家级的旅游城市,主要路口的交通指路标志将标明龙虎山旅游指引、高速公路、国道、火车站、汽车站、体育馆等标志。
多个路口陆续进行渠化改造
市区道路将形成有效交通循环
交通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为缓解交通拥挤及堵塞压力,近年来我市大力完善路网建设,但老城区由于受城市原有布局等因素的影响收效并不理想。因此,利用现有的路网条件,以现有的交通流量、流向为依据,在充分考虑未来可预测的交通量的情况下,通过对交叉口的优化组织、合理渠化来达到路口流量的重分配,分解高负荷路口和路段上的流量、优化路网上的交通流量、流向分布,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经成为我市日益重视用来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手段。
根据我市道路交通环境和国内、省内著名交通管理专家的建议,在市区范围内,有六个节点可进行交通渠化岛改造,即:鹰东连接线和梅园大道路口、胜利路和交通路口(中心广场)、龙虎山大道和天洁路口(长途汽车站)、龙虎山大道和320国道路口、四海路和五洲路口、胜利西路和五洲路口。
据介绍,以中心广场为例,渠化改造后,停车线可在现在基础上向路口前移20多米,车辆直行通过路口的距离缩短了一半。通过停车线前移,重新划定停车线、车道线,中心广场的机动车道在道路宽度和车道宽度尺寸不变情况下,充分利用广场现有场地面积,现在的双向四条车道将增加到双向七条车道,除道路两侧经过渠化的右转车道和一个左转车道外,单向直行车道从一个车道增加到两个车道,车辆通行效率将提高数倍。据了解,目前中心广场一辆车直行通过路口时间为16至20秒,渠化岛建成后,车辆直行通行时间缩短为8至10秒,将大大改变城区平交路口交通堵滞节点现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通过渠化改造,各个方向车辆均可提前右转。提前右转可以缓解交叉口交通拥挤的现象,其原理在于通过让某南北方向进口道的车辆提前右转,驶出交叉口,从而提高城区平交路口的通行能力。由于不存在与其它流向的车辆产生冲突,因而对交叉口的干扰非常小。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提前右转车道就能够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到原来的120%。但是提前右转的条件是,交叉口有充分的空间使得设置提前右转车道而不影响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的过街通行。提前右转还可以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车辆在信号周期中的绿灯时限通过,提高绿灯时限的车辆通行率,大概率地减少车辆的延误。据专家预测,渠化改造后的中心广场车辆通行效率将至少是现在的两到三倍。
同时,现在中心广场路面较宽,不少市民反映,绿灯亮时,人还没过去就变成红灯了,经常不得不在路中间闪避车辆,等待通过,甚至不少人“等不住”直接与车争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行“二次过街”渠化改造后,渠化岛略高于路面,行人穿行马路时,岛与岛之间的距离缩短,方便行人过街。即便行人因灯限来不及通过,也可在岛上等待放行绿灯,避免在道路上避让行驶中的机动车辆,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在设计时,相关部门还充分考虑了自行车、残障人士的通行,无障碍通道直对斑马线中央,自行车、电动车可在岛上等待。
据了解,经过渠化改造,提前右转、限制左传,胜利路的交通压力将被分解,环城路、林荫路通行率大大提高,市区道路将形成一个有效的交通循环,市区交通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交通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共建文明和谐交通环境
文明交通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管理和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市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构建文明和谐交通环境,需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管理的强化,需要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车辆明显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愈来愈大,“行车难、停车难、秩序乱”等问题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为迎接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召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启动了景观(功能)提升工程,提升鹰潭城市形象和品位,打响建设宜居城市的一场攻坚战。近日,我市多处主干道相继改造施工,城市交通压力陡然增大。因此,构建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也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共建文明和谐交通环境,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共同维护。各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关注和维护广大市民出行的交通权益,形成人人关心交通安全、人人参与交通管理的良好氛围。
共建文明和谐交通环境,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和共同维护。市民是构建文明和谐交通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广大市民应从我做起,自觉遵守各项交通法规,自觉革除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和陋习,做到不闯红灯,不违章鸣号,不越线或逆向行驶,不乱停乱放,不违反客货运载规定,不随意斜穿马路,不在有碍交通与安全的地方拦乘车辆,不违章带人,不在乘车时发生有违公德的行为,不擅自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为缓解交通拥堵,为众人出行平安,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共建文明和谐交通环境,广大市民应自觉服从和支持交通执法管理工作,共同营造严格执法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积极宣传交通文明知识,树立安全出行意识,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实践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