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颂盛世中华 传时代赞歌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2/3/20

民族的心声

——读陈特明歌词《盛世中华》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艺理论家 张维舟

在全国“两会”过后,听到这首歌曲,我们分外振奋,分外自豪,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它回首我们民族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讴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辉煌成就,同时,还表达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引领我们前进的思想。《盛世中华》,唱出我们的憧憬,我们的期盼,唱出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然而,这毕竟是音乐艺术,它必须靠形象来显示,靠歌词的意境,靠乐曲基调、节奏和旋律等来表现。我觉得《盛世中华》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结合得很好,它既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又宏伟壮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一、立意高远。作品一开始就站在时代制高点,“问”先人,“评”帝王,雄视千古,指点江山,“阅尽人间春色”,豪迈大气。

二、含蓄生动。第二段是写改革开放,今非昔比。这里用“旭日东升”、“江山如画”、“心手相牵”、“时尚潇洒”,勾勒出我们的时代特征,形象地诠释了盛世中华的内涵。含蓄生动,凝练新颖。

三、巧用典籍。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须和血脉,继往开来,薪火相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然而,在一首歌曲中如何表现呢?作者巧妙地引用家喻户晓的“三字经”,把民族文化的历史辉煌、现实意义和不朽的价值展现出来。最后又仿作“三字经”的格式,表达我们各民族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奔前程,甲天下”的豪迈气概和家国情怀。精致而巧妙,自然又贴切。

四、气势磅礴。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指点江山,表现的是坚不可摧、锐不可当的民族精神,配上宏大的旋律和急促的雨点般的前奏,气势磅礴,摄入心魄,催人奋进。

五、民族风格。作品从词到曲到演唱和演奏,都融入了江西民歌的元素,具有地域风情,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艺术,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都是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艺术固然是审美的,以情感人,但同时也一种精神力量的展现,二者并不矛盾。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能内化为民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抗日战争时期,多少中华儿女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建国后,又有多少中华儿女唱着《我的祖国》,在“风吹稻花香两岸”中,辛勤劳作。在向现代化挺进的中国人民,同样需要无愧这个英雄时代的音乐艺术。陈特明的《盛世中华》应运而生,必将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由歌曲《盛世中华》想起的

江西省音乐家协会荣誉理事、鹰潭市群艺馆原馆长 朱庄儿

读到陈特明先生的歌词《盛世中华》,感触颇多。这首词不在于用字的精雕细琢,而在于它的气度。人说歌为心声,而这首词远超过了个人的角度,它是我们祖国的心声,中华的心声。

这首歌词第一段的“叙古”,它想要告诉世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的民族,“幼而学,壮而行,美与德,果与花。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摆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田园风景画呀。从古从小受着《三字经》熏陶的民族,即使“甲天下”,也不会“霸天下”,中华民族用历史证明了她的文明。歌词第一段的“叙古”,与第二段的“颂今”,的确是完美的配合。

歌词的完美,却给作曲带来了很高的难度。要用同样的曲调,在第一段时“叙古”,第二段“颂今”,第一段近乎文言文,第二段又是白话文,叙古的深沉,颂今的激越,这个平衡点似乎是无法实现的。而曲作者却完美地实现了这点。两段体的曲式看似简单,节奏变化不多,正是这首歌词需要的意境。曲调应该用的是民族五声羽调式,前段只用了五度的音域,五个音,应该说有叙古的意境了,后段音域扩大,整个提高了五度,特别是最后出现了长至八拍的“偏音”,突破五声调式对偏音使用的习惯,融入了现代音乐的风格,不正是从音乐的元素上颂唱出现代化的盛世吗?

歌曲《盛世中华》赏析

鹰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鹰潭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 徐洪江

我听“五个一工程”歌曲参评作品《盛世中华》,振奋不已,感受颇深。

作品引子一下子将人们带入盛大、庄重而气势恢弘的场面。接着是明快、热烈的前奏,气势磅礴!

歌曲旋律平实无华,朗朗上口,仿佛记录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史;歌曲节奏始终具有行军特点,预示着我们不会满足于今天的成绩,我们要世世代代奋斗不息,再创辉煌!

整首歌曲给人内紧外扬的感觉,既生动地烘托了隆重而热烈的庆典的现实场面,又不失表现泱泱大国地域广袤、人民勤劳的中华气魄!

《盛世中华》,这么大气的歌名,按常理应该选择大调式谱写。然而,该曲作者却偏偏用具有小调特点的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加变宫写成。我不得不佩服曲作者的专业内功和独到的眼光!

陈特明老师是我敬仰的著名词作家。他写的词总是那么立意新、角度奇,内容凝重,而且充满哲理,具有启迪人生、催人奋进的良好效果。

愿好作品让大家共享!

品味《盛世中华》

全国市(地、州、盟)文艺广播协作会原秘书长、国家二级作曲 俞雄飞

陈特明先生是我省著名词作家,他连续五届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在以《旗帜》一曲荣获上届“五个一工程”奖项后,他的新作《盛世中华》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细读歌词,雄浑大气,深含哲理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始终充满着语言的张力。

《盛世中华》是继《旗帜》之后的又一首大题材的作品。他从追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久远的历史下笔,站在俯视时空切换的高度,引发人们追昔抚今,赞美炎黄子孙智慧美德,心手相牵,讴歌举国上下龙骧虎步迈向现代化的豪情壮举。以苍劲的笔力,展示中华盛世绚丽的画卷。

这是一首韵味甘甜的二段体歌曲,全曲仅七个乐句,短小精炼,民族气息浓郁。上半段四个乐句组成,是民族中“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形式,亲切流畅,优美动听。下半段二个乐句,配以六句唱词,反复吟唱,印象深刻,悠扬的气息和舒展的音调与上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的韵味不断得到升华。最后一句长音拖腔的出现,把全曲推向高潮,这里,作者超越五声音阶传统写法,破例使用七声音阶中的7音,犹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后半句顺势而上,完美结束全曲。强劲的前奏音后,节奏平稳的低音伴随大鼓众多人声频频擂动,似大海翻滚、潮起潮落。气势宏大的铺垫,为演唱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前奏后,演唱从容进入,这时,旋律舒缓进行,宁静而优美,音乐引发人们全神贯注,细细品味,给人以美的享受。气势磅礴的前奏,间奏使人心潮起伏,平静自若的演唱又使人思绪万千,这种动静结合、粗细相间的音乐形象准确地表达了词作者“颂中华、歌盛世”的主题构思。

这是一首词曲高度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好歌,是一首易学、易唱、易记,符合大众需求的佳作。

畅游在“新主流歌词”的海洋里

——评陈特明新作《盛世中华》

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莫 岩

在陈特明创作的歌词中,数量较多的和质量较高的当数主旋律作品。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的“新主流词人”之一。他的新作《盛世中华》可以说是“新主流歌词”的又一登峰之作。

他在歌词中巧妙地运用了“问列祖列宗,诸子百家”、“唐宗宋祖,谁予评价”和“看旭日东升,江山如画”、“城市山乡,时尚潇洒”等来描述不同的历史场景,并用最强的字符“开启五千年典藏中华”这样富有音乐性的词句来生动地展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为了表现古老中华的悠久历史和现实中国的内在联系,陈特明用了简洁而又震撼的“盛世中华”这一神来之笔生动地予以展现,富有文采也极具形象。

陈特明的《盛世中华》将浪漫与写实、历史与现实、城市与山乡、祖国与人民、景与情、动与静巧妙地融在一起。看起来非常美丽,听起来非常悦耳,想起来非常博大。

陈特明的歌词从来不讲究奢华,他推敲的是思想的内涵。陈特明的歌词表面上朴实,实际上标杆很高,这也就是他成为“新主流词人”的所在。这一点,大多数词人做不到,一般的词人也只能望其项背。陈特明歌词的追求,有着常人难以体味的标准和祈望。

我们知道,主旋律歌词能够反映重大的思想主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从主旋律歌词中,可以把握历史的脉搏,倾听民众的心声,唱出时代最强音。主旋律歌词都是充满着豪壮,曲调上昂扬雄壮,气势恢弘,境界深远,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阳刚之美。而且,主旋律歌词包括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也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唱起来很有鼓舞性。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而经久不衰,与一般的歌词相比,能带来非同寻常的社会效应。主旋律歌词还具有史诗式的恢弘气派,这些歌词和优秀的大型交响乐是乐坛的栋梁,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水准的高低,象征着总体民族精神。所以,一个词作家(艺术家)思想和艺术总体高度的衡量标尺就是能不能写出表现主旋律的力作,这也是奠定词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史上重要地位的依据。世界上一流的伟大诗人都有反映主旋律的代表作,词作家同样如此。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乔羽的《祖国颂》,晓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使他们在词坛的天空中登上了耀眼的宝座,在他们的创作生涯中铸就最辉煌的丰碑。

创作主旋律作品要求作者要有高昂的政治热情,还要有相当高的思想水准、深刻的洞察力、灵敏的判断力。主旋律作品很少有个体意识的体现,大都是群体意识,创作出的作品个性,靠的是新颖的手法,巧妙地构思,这对作者的艺术功底提出了挑战。陈特明创作的歌词就达到了这一点,娴熟而精深。他驾驭这种主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陈特明在歌词《盛世中华》里,选择的就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入笔,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的深厚无疑是最值得华夏儿女引为自豪的。一首短短的歌词,其语境容纳了这么多历史文化内涵,不能不令人叹谓。那一幅幅画面,宛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从眼前走过,引发人无边的联想和思索。这首歌词显示了陈特明具有出众的政治素质和深刻的思想性,他的立足点非常高。整首歌词角度新颖、意境优美、文采华丽,不愧为一首高歌主旋律的佳作。

一首优秀的主旋律歌词,它的内涵是广阔丰富的,它的容量是巨大的,它的意境是深刻而高远的。陈特明创作的这首歌词不仅简洁精炼,通俗易懂,而且大气流畅,形象生动,概括性强,境界高,寓意深。充分显示了词作家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文学底蕴和文化修养。

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激情和灵感;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了解人民,才会有持久的创作动力。陈特明的许多优秀歌词一再印证那句真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歌词《盛世中华》就是佐证。

一个歌者的盛世情结

——浅析著名词人陈特明力作《盛世中华》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秦建国

盛世中华是中国力量的体现,盛世中华是中国人民的心愿,盛世中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著名词人陈特明最新力作《盛世中华》,从始至终贯穿着浓重的盛世情结。 

这首歌曲是在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诞生的。歌词由两主歌和两副歌的歌词段落格式组成。简洁利落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谱曲和传唱。作者怀着党的优秀儿子的拳拳之心,真情浓郁高调唱响了盛世中华的号角。

“开启五千年典藏中华/问列祖列宗,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功高几斗/唐宗宋祖谁予评价/”作者用短短几句歌词,便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倾刻间浓缩在纸上。让人们从秦始皇统一中原大地开始,一直历经汉武帝的武卫之治,更把繁华的唐朝和强大的宋朝相媲美,感受一任评说的浩然正气。

“放眼新纪元盛世中华/看旭日东升,江山如画/各族同胞心手相牵/城市山乡时尚潇洒/”在第二段歌词中,作者笔锋一转,把众人的视角轻轻带回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抚古其实都是为了追今,新世纪已经开启了崭新的纪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满怀豪情大步向前。“看旭日东升,江山如画/各族同胞心手相牵/城市山乡时尚潇洒/”一切像行云流水,风云际会一般,是那么自然,又如此温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古至今,中国人极具盛世情结。情结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

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的折射,这种不同往往会在更深层次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一个相对安定的治世也就会随之来临。曾几何时,国人的心态在自卑绝望中沉沦挣扎。如今,中国人民富足安逸,国运强大。在体现谦谦有礼、翩翩有度的精神风貌的同时,更要体现盛世大国的风彩。

而盛世的标志,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还表现在文化领域。在陈特明连续五届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中,就很好地发挥了文化的前瞻性,统帅性,无疑就是盛世升华的标志。通过对这首歌词的细细阅读和品味,你会从一种荡气回肠的激越中,体会出楚地山水之高低。这种浓浓的南方柔情,是其他地域人所无法替代的特质。

到这里,二段副歌才开始出场:“幼而学,壮而行/美与德,果与花/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天与地,你我他/圣与贤,国与家/奔前程,甲天下/龙骧虎步,盛世中华/”唯美的三字经,把我们熟悉的场景与精心打造的绝句,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中华美德的传承与现代化的发展,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缺一不可。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一个盛世大国仿佛正向我们走来。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龙骧虎步,繁荣昌盛。祝愿老艺术家陈特明龙骧虎步,取得更大成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