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财政收入9.00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1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7%、94.7%
日前,从余江县财政局传来喜讯,2010年该县财政总收入达9.00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1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7%、94.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双双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收入总量由2009年全省排名第46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6位,上升了20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由2009年全省排名第67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37位,上升了30位。
近两年来,余江县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发展战略,通过抓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大产业,尤其是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色的大产业,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进入了提速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余江县结合雕刻、眼镜、循环经济、微型元件四大传统特色产业,以“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为主题,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同时,集中精力推进节能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引进扶持了以我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企业──阳光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环保节能企业。另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该县全面启动了余江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申报工作,修订远景发展规划,并严把入园区项目审核关,实施一批新、扩、改项目,确保新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符合统一规划、集约用地的原则。并进一步加大对圈而不建、圈大建小以及建而不产等行为的查处力度,采取“腾笼换鸟”的形式盘活园区内15宗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着力提高园区内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园区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该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2.9%。
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为此,该县结合四大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力度,2010年全年引进内资24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引进外资2800万美元;全年完成出口创汇4800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83.4%。新引进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大大提升了全县工业的“造血”功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该县充分调动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专门出台乡镇财政收入奖励办法。该县还继续按照“缺口上移,财力下划”的原则,减少乡镇财政上解基数,并出台了乡镇在园区“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政策,做大做强乡镇经济。2010年全县乡镇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6.60亿元和2.79亿元,所有乡镇财政收入都超过1000万元,其中过亿元的3个,7个乡镇实现同比翻番。
余江县还不断创优服务环境,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建立了“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制定出台了“证件代办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办理制”等规章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挂点服务制,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确保及时解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针对企业用工难题,该县大力实施以农民工培训为重点的“阳光工程”,免费为企业实施用工培训。此外,该县还投资5亿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及医保和社保等民生投入,高标准建成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居小区和商品房39.1万平方米,仅去年就新增廉租房2126套,完成经适房10000平方米,为落户企业员工解决住房之忧。筑巢引凤来。近两年,余江县已引进阳光照明、耐乐铜业、亚菲达铜业、鑫鼎钢结构等18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其中阳光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耐乐铜业有限公司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