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江财政总收入增幅跃居全省首位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0/1/15

日前,从余江县财政局传来喜讯,2009年,该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大幅攀升,全县财政总收入达5.0668亿元,同比增长77.1%,增幅全省排名第一。财政收入总量由2008年全省排名第67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46位,上升了21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2.4237亿元,同比增长56.3%,增幅全省排名第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由2008年全省排名第78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67位,上升了11位。

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余江县始终不渝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做大项目,壮大特色,拓宽平台,扩大开放,工业经济全面回暖,推动财政收入跳跃式增长。该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实行县领导抓产业、服务企业制度,强化项目调度和管理,力促金泰新能源、阿拉丁光电等13项重点工业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全力壮大金属回收及加工、雕刻、微型元件、眼镜、轻工、医药化工及节能灯等优势产业,并倾力支持和促进保太集团、建鑫铜业、阳光照明、天施康药业等优强骨干企业技改扩张,培育了一批经济“小巨人”。保太集团去年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纳税6130万元;建鑫铜业自去年2月份投产以来,生产经营一路飘红,纳税2640万元;阳光照明进行二期扩建后,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纳税3070万元。同时,循环经济企业异军突起,19个金属回收企业发展迅猛,上缴税收1.34亿元。去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1.95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该县加大招商力度,六个由县级领导带队的招商小分队依托自身优势,突出产业招商,围绕重点区域,创新招商理念,积极引进有发展潜力、有地方特色的集群项目。去年,全县引进内资项目22个,实际引进内资22.6亿元,引进外资项目8个,引进外资2620万美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2个。新引进的工业项目中有13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大大提升了全县工业的“造血”功能。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2008年初,该县出台乡镇财政收入奖励办法,以县财政核实的乡镇财政收入数为依据,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分别设立了超收奖、增长奖、上台阶奖、翻番奖和鼓励奖五个奖项。2009年,县本级拿出84万元资金,奖励2008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乡镇,充分调动了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该县还继续按照“缺口上移,财力下划”的原则,减少乡镇财政上解基数,并出台了乡镇在园区“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政策,做大做强乡镇经济。科学的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乡镇纷纷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招商兴企,仅物流企业就引进16家,推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去年,全县11个乡镇财政收入全面增长,乡镇财政收入达3.89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2个乡镇财政收入首次超亿元,4个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其他乡镇财政收入均在300万元以上。黄庄是一个小山乡,通过招商引资,该镇财政收入达1293万元,增长1.57倍。革命老区画桥镇通过引进物流企业,财政收入达763万元,增长5.13倍,成为全县乡镇财政收入增幅最大的乡镇。

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该县始终突出民生这条主线,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的财政支出原则,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民生支出的稳定增长。去年年初,该县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年内为群众办好40件实事,涉及就业、民政、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等诸多方面。同时将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该县还积极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全年用于公共财政配套资金达2535万元,真正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大地。据统计,2009年,该县财政民生支出6.6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