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溪市全面组建乡镇脱贫攻坚党支部纪实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7/10/18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决战全面小康的攻坚拔寨阶段,贵溪市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把支部建在扶贫一线,促进项目、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向扶贫一线聚集,助推脱贫攻坚不断走向深入。

支部堡垒建强起来

“脱贫攻坚党支部就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设立,我们要把支部堡垒建起来、强起来,以坚强的战斗堡垒凝聚党心民心,整合资源人才,创造最大政绩,这个最大的政绩就是贫困户如期脱贫。”贵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冯玮在贵溪市塘湾镇脱贫攻坚党支部成立暨精准扶贫推进会上说道。

贵溪市把支部建在扶贫一线,专门成立原则上由市挂点党员领导任党支部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党员等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党支部,通过建立健全支部学习提升机制、服务互动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宣传交流机制等,提升攻坚能力,建强攻坚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合力。目前,贵溪市21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了脱贫攻坚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延伸到重点工作一线。

资源人才聚集起来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要把有限的资源精准地用在“刀刃”上。贵溪市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党支部统筹管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农村致富能人、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队伍,采取“五个一点”(向上争一点、部门帮一点、本级筹一点、金融贷一点、社会捐一点)方式聚集资源,重点利用“六个一批”(产业发展一批、就业化解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扶贫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危房改造一批)工程精准配置资源,实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产业基地+贫困户”“党支部+银行+贫困户”等“党支部+N+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现人才向扶贫一线靠拢、资源向扶贫一线聚集。

“原来各村都是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扶贫,资源人才聚不起来,共享不了,现在,我们乡所有的挂点单位资源、挂点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实现了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确保脱贫不少一个村、不漏一个户。”彭湾乡党委书记、乡脱贫攻坚党支部副书记杨海贵坚定地说道。

贫困群众组织起来

贵溪市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党支部针对贫困群众“不愿、不敢、不能、不会”脱贫的问题,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充分尊重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有计划地邀请贫困群众参加每月一次的支部座谈会,尊重和激发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商议,量身定制脱贫措施,逐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营造了“我脱贫,我光荣”“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围。

“我是一人吃饱全家饱的人,所以对脱贫没什么概念,觉得这是干部们的事。但这次镇里的脱贫攻坚支部座谈会叫我参加,还听了我的想法,并根据我的情况制定了危房改造和当巡山员的脱贫方案,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用心的帮我,我一定努力做好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尤其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秦书记。”冷水镇富庶村贫困户蒋天水动情地说。

脱贫任务压实起来

“大桥村只要有一户不脱贫,我就一刻不撤岗,决不能让大桥村贫困户的‘幸福梦’等得太久。”这是塘湾镇大桥村“第一书记”、贵溪市委组织员办主任鲍军华写在扶贫日志首页的一句话。他说,作为组工干部中的“第一书记”,必须率先把脱贫任务扛起来,每天都看下,提醒自己、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时刻把责任挂在心上,就会时刻想尽办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村里不脱贫,我就不脱钩”这既是贵溪市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历史使命,也是各脱贫攻坚党支部的艰巨重担。贵溪市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21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党支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5个督查组和1个责任追究组,做到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强化日常动态管理。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党支部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包括每年脱贫户数、人口、脱贫措施、脱贫目标、责任人于一体乡镇脱贫攻坚任务清单,绘制集支部党员、目标任务、人员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措施于一体的乡镇脱贫攻坚作战图,实施挂图作战、精准管理,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