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这里乱石成堆,杂草丛生;现如今,这里企业聚集,厂房林立。
12年前,这里默默无闻,悄无声息;现如今,这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12年前,这里一片荒芜,乃是不毛之地;现如今,这里寸土寸金,迸发无限生机。
12年,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鹰潭人民在鹰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这一片红石岭建设成了一座工业新城,完成了零到数百亿的华丽转变。这里就是刚刚升级的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编者按: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鹰潭高新区成为我省继南昌、新余、景德镇之后的第4个国家级高新区,这是全市上下落实“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总体要求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百万鹰潭人民的大事喜事。为集中展示这一巨大成就,本报推出“聚焦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鹰潭市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6月。2006年3月通过全国开发区设立审核,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11年5月更名为江西鹰潭高新区技术产业园区。就在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万人。
鹰潭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世界铜都”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业园区之一。高新区现有企业400家,其中工业企业130家,规模以上企业61家,初步形成铜基新材料、绿色水工、大健康、汽摩配、新能源及节能照明、创意制造等六大产业。
数字最能体现变化。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200多万元,综合指标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中排89位;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财政收入4600万元,综合指标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中排32位;2012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财政收入12.18亿元,综合指标列全省94个工业园区前十强。
荣誉最能见证辉煌。2007年,获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2007年起,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业园区;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工业园区;2011年,获批为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12年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A从无到有,红石岭变身工业园
2001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富市”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新区应运而生。
高新区的选址位于鹰潭城西3公里处,该区域基本上一片红石岭,基础设施投入所需资金巨大。高新区成立之后,坚持高起点、大手笔、高效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吸引力和承载力。本级财政投入不足,他们就靠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先后争取到省工行2亿元、省开行1.5亿元、省农发行4.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002年7月,高新区水、电、路、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网络及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展开,不到一年时间,四纵四横道路网络初步形成。在此之后,“一年形成路网、两年基本装满、三年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逐个实现。12年来,鹰潭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基本完成水、电、路、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网络及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总长28公里、八纵六横、环绕全区的道路网络。
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新区不断完善配套功能。瑞和国际、创景白露湾、盛世华庭等商业配套小区先后建成;天洁西路、工业五路等商业带初步建立;18路、6路公交车先后开通;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移动公司等服务业纷纷入驻……
艰难起步之后,昔日的红石岭迅速发生了大变样,一座繁忙的工业园在赣东北悄然崛起。
B从小到大,小园区实现大发展
2003年,高新区企业不到10家。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园区,如何才能实现大发展?
招大项目,聚大产业,这是高新区得以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市领导高位推动下,在市直部门合力攻关下,在开发区小分队的不懈努力下,高新区紧紧抓住国际及国内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招商活动高潮迭起,招商工作硕果累累。
全球业内龙头企业台湾光宝集团、台湾连展科技,美国最大的鞋业公司布朗鞋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粮集团,亚洲最大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华宝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之一宁波金田集团,国内铜板带加工前三强宁波兴业集团,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宏磊集团,全国最大的袜子及袜子材料生产企业中国梦娜控股集团,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金帝鞋业等,数十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在这里落户生根。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台湾、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这里投资兴业。
现如今,鹰潭高新区共有企业4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130家,规模以上企业61家,初步形成以兴业电子、宏磊铜业为骨干的铜基新材料,以三川水表为龙头的绿色水工,以华宝香精香料、天施康药业、诚志生物为核心的大健康,以骏腾汽车、鼎辉汽车为重点的汽摩配,以水晶光电、同人电子为主导的新能源及节能照明,以梦娜袜业、美运鞋业、东源企业为重点的创意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
通过强有力的招商引资,企业如百川入海,鹰潭高新区也成功实现了小园区有大发展。
C从大到强,高新区迎来新机遇
2011年,我市吹响工业经济“决战5000亿,实现新跨越”的号角,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以铜产业为龙头,以水工、节能照明电器、机械装备制造等地方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1+6”产业体系,鹰潭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把传统做强、把特色做优、把优势做大的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打造世界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水工产业基地、区域性大健康产业基地及机械装备制造业转移首选地。
围绕做大特色产业,注重引进铜精深加工及终端产品生产项目,加快推动铜企业科技创新,铜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现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的铜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提高至90%以上,产品涵盖电子电器、电力电气、汽车船舶、建筑装饰等多个行业。围绕做强优势产业,依托三川集团的行业优势,打造“中国水工业之都”,总投资15亿元的三川水工产业园正抓紧建设。大力扶持华宝香精香料、诚志生物等企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划用地3000亩建设汽摩配产业基地,计划引进100家汽摩配企业,实现年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目前引进企业30余家。
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鹰潭高新区再次把握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迎来了再创辉煌的新机遇。
12年砥砺前行,12年风雨兼程,12年成就辉煌。12年里,鹰潭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12年,鹰潭高新区从默默无闻的“后来者”,成为全省工业园区的“主力军”,最后正式加入“国家队”,鹰潭高新区成功实现了由“市工业园区”到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再到“国家高新区”的完美蜕变。
鹰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以高新区升级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及“千亿园区、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城互动融合,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聚集、科技创新活跃、配套功能完善、体制机制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