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业经济成为鹰潭发展“顶梁柱”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3/10/25

2012年,我市工业总量达到1666.63亿元,是1983年的1041倍

10月21日一大早,家住南站的市民祝繁国骑着电动车前往鹰潭高新区兴业电子金属材料公司上班。祝繁国是土生土长的鹰潭人,在他的印象中,10多年前的鹰潭高新区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红石岭。而今,这里已经崛起成为一座厂房林立、人来车往的工业新城。
  鹰潭高新区的发展只是鹰潭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纵观省辖鹰潭市成立30年来的改革发展,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6”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顶梁柱”。
  建国初期,鹰潭工业一片空白。建国以来,鹰潭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鹰潭作为江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作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鹰潭获得了国家和省支持工业发展的大量投入,江铜、贵化、贵电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动工建成,鹰潭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省辖鹰潭市成立以来,鹰潭围绕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按照“扶大、放小、退弱、进非”的思路,积极调整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工业体制改革得到深化。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鄱湖明珠,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新鹰潭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和项目带动、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整合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建材、化工、冶金、微型元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铜基新材料、绿色水工、大健康、汽摩配、新能源及节能照明、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强化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促进鹰潭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市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不断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开放合作,提高工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省辖鹰潭市成立30年来,我市工业总量迅速扩张。1949年鹰潭工业总产值仅为308万元,到1983年为15967万元,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达到了1227.43亿元。2012年,我市工业总量达到1666.63亿元,是1983年的1041倍,年均增长27.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我市只有1家大型,3家中型工业企业。到2012年,全市共有8家大型、27家中型工业企业,大中型企业户数是1985年的8.8倍。2013年7月10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以278.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入榜世界500强,成为我市、我省有史以来首个世界500强本土企业。2012年全市共有产品销售收入亿元企业108家,10亿元企业37家,100亿元企业1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83年,鹰潭工业产品主要以农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品次量少。新世纪后,随着我市工业体系的不断健全,工业产品日趋丰富,逐步向高、精、新、特方向发展。2012年全市生产水泥113.32万吨,磷肥17.81万吨,水表442.62万只,皮鞋379.4万双,发电量58.51亿度,分别是1983年的174.3倍、23.4倍、52.9倍、95.8倍和278.6倍。2012年电解铜突破100万吨,达到103.31万吨,是1986年的17.2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