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湖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7/6/5

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一个“准”字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菌菇种到屋里头,养殖务工有奔头,增收致富不再愁……这是月湖区农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月湖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个“准”字,实施“一户一策、一村一计”的精准扶贫计划,打响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社会兜底扶贫的“组合拳”,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有800余人实现了脱贫。

产业扶持助贫困户拔穷根。“过去,我家种粮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种了1万个菌菇棒,年纯收入就有2万余元,还没有以前辛苦。”童家镇土桥村民彭观明扳着指头算收入,比效益。月湖区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小水渗灌”,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高效产业,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面和受益度。通过筛选,菌菇种植、特色养殖等“短、平、快”产业投资小见效快,非常适合当地发展,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变输血为造血。全区已帮助部分困难户用于菌类种植和养殖禽畜业资金共40万元,为他们提供产业上必要的扶持,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去年以来,四青街道办事处扶持1户贫困户养猪21头,1户贫困户养鸡鸭苗5000只,1户贫困户种植菌菇1000株;童家镇扶持46户贫困户每户种植1000株菌菇,年底收益每户增收1—2万元。

社会帮扶让贫困户换穷脑。让贫困户思想脱贫,不光靠政府,更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汇聚成战胜贫困的强大合力。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该区实行主要领导挂点4户贫困户、区委其他常委挂点3户贫困户、县级干部挂点2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形成了三级力量结对扶、多项举措促增收、三年之内拔穷根的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干群携手,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近年来,市区两级60余个帮扶单位200余名干部职工,与月湖区612户贫困户结成“穷亲”, 协调落实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办实事60余件,帮助 800余名村民实现了快速脱贫。

安居扶持让贫困户出行便捷。把安居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托底工程,改变贫困户住行难的问题,是月湖区扶贫攻坚的目标。安居工程的首要任务是扶贫解困,不让一户群众掉队,优先从解决贫困户住行问题抓起,一户一策,政府兜底,让每个人都跟上发展步伐。80多岁的徐木太是官山村委会官山村的贫困户,住在漏雨漏风的老房子,修旧房没有钱,建新房更没想过。村里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他进行土坯房改造,让他彻底告别破房独居的岁月。近年来,各镇(办)统筹整合各方面项目资金,先后完成了南山徐家、柏里、蓬里、苏家等10余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又新增债券项目扶贫资金157万元,用于童家镇官山村、咀上村、东川村、童家村、土桥村和四青街道上桂村等6个自然村道路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决了群众“住行难”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保障扶持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对于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困难的问题,该区通过整合帮扶资金设立助学基金、资助学杂费等方式,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为87名初中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近10万元;为163名贫困家庭的幼儿申请学前教育资助共计发放资助金近20万元。该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积极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对符合条件尚未纳入低保,帮扶结对干部协助申报低保;对已纳入低保、五保的贫困户跟踪落实低保、五保政策。2014年月湖区农村低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对象有532户1597人,五保户60户66人,2014年以来,月湖区发放低保救助金近500万元,五保户救助金60余万元;对贫困家庭成员中有患大病、重病的救助270余人,救助金额共150余万元,并为贫困人口办理商业大病救助保险。针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劳动就业平台推荐就近就业,对残疾人困难户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这样既打工挣钱,又当起了农业工人,有了稳定产业、稳定收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