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高新区上半年发展势头良好
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重压之下,能否逆势上扬,能否充分发挥产业升级推动发展的作用,对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鹰潭高新区积极响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鼓励支持并依靠高新技术,狠抓项目建设落实,通过改革、科技、项目“三轮驱动”,高新区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园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1至6月,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累计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6.08亿元(预计,下同),增长7.87%;工业增加值36.55亿元,增长13.64%;工业企业上交税金3.23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8.66亿元,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9亿元,增长9%,税收收入7.22亿元,增长15.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同比增长4.65%;外贸出口3690万美元;总用电量18300万千瓦时,增长13%。
改革驱动,释放发展红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鹰潭高新区从园区实际出发,针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着力从投融资、行政服务、人事制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多个方面,深化改革措施,释放改革红利,向改革要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成立了炬能投资集团,下设炬能发展、炬能科技、炬能有色三个子公司,选优配强公司队伍,整合公司经营性资产42亿元。利用龙岗公司、翔鹰公司、经贸公司平台,完成融资9.4亿元。铜现货交易中心1至6月交易量达1.8万吨,交易额7.9亿元,分别增长190%、163%。
行政服务体制改革方面。成立行政(企业)服务中心,专项负责企业服务、项目审批事项,受理企业服务事项43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8项,协调解决企业具体事项22项。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实行街道、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在年度考核和述职考评的基础上,实行中心工作及主要业务加扣分制度,建立以实绩为主的动态考核机制。加强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按照“岗位锻炼、储备人才、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荐产生科级后备干部21名。
“园区再造工程”方面。从项目准入审查、规范建设、产出复核、闲置清理、税收激励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积极腾笼换鸟,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率。
上半年,在铜价持续下跌的大环境下,高新区铜企业积极走“专、新、精、特”的发展路子,实现产业升级,逆势上扬,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亿元,增长6%,约占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的81%,广信铜业、江南铜业等6家铜企业纷纷新上铜精深加工项目。
科技驱动,提升发展质量
高新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正组织申报高企14家。上半年,高新区企业专利申请量达432件,同比增长222%,授权量达98件,同比增长250%,授权总量达448件。科技计划立项支持项目获批6个,共获支持资金84万元;4名企业人才被评为鹰潭市学科带头人;正组织6家企业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申报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运行国家级水表技术中心,投入使用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投入资金100万元对24家科技创新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高新技术研发力度的加强和应用速度的加快,带来了企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主营、税收双双增长,其中产值56.89亿元,增长8%;税收2.15亿元,增长13.8%。其中,水工产业的智能电子表、光电直读表及高性能PE管材、高效节能泵等高科技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实现利润9000万元,增长12%。
项目驱动,加快发展步伐
今年以来,鹰潭高新区共引进产业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包括胜华集团、新希望集团两家中国500强企业;签约资金36.5亿元,同比增长77.4%,引进省外资金20.12亿元,同比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2256万美元,同比增长200.58%。
项目产生效益,关键在于落实,早落实,早见效。鹰潭高新区在推动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共实施产业项目27个,包括续建16个,新开工11个;实施项目中20个列入全省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78.5亿元。目前,康斯顿鞋业年产400万双皮鞋、百川水表年产1000万台水表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养元食品产业园、吉智饮品等16个项目正加快推进,利税大户华宝香精香料二期提取项目建成投产,大健康产业上交税金达1.68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