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工业经济发展的“脊梁”
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6亿元,增长58.76%,成为全省首个拥有千亿元产业的县(市),其中市属铜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
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1亿元,增长36.45%,市属铜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1亿元;
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3.9亿元,增长36.2%,市属铜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3.77亿元。
这是近年来贵溪市不断创新发展,抢占“发展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有色铜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脊梁”,撑起了贵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
产业聚集,引领科学发展
贵溪,以铜闻名,因铜兴市,铜产业是该市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亦是我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元产业”。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绿色世界铜都·中国灯谷”目标,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基地和铜产业加工基地;依托江铜集团,用好用足“全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全国铜产业基地”和“省级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示范基地”等“金字招牌”,积极打造“铜业航母”,先后引进红旗集团江西铜业、凯安铜业等铜业公司45家,其中市属规模以上40家;铜拆解、回收企业62家。今年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77亿元,增长46.5%,其中市属铜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5.4亿元。
创新驱动,引领跨越发展
贵溪市始终坚持“巩固粗铜、发展精深加工、相关多元”的思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构建产业链条长、融合性高、关联度高的循环工业体系。积极搭建“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依托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铜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发展。铜精深加工与粗铜加工产值比由7:3上升为8:2。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跨越发展,201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亿元,增长11.8%;财政总收入35.58亿元,增长18%;市属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60亿元,增长26.4%。
循环再生,引领绿色发展
贵溪市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致力绿色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谋划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循环、绿色低碳的“城市矿山”——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目前,入驻拆解企业22家,形成55.9万吨拆解能力。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治理,在继投资3.4亿元对贵冶周边的庞源、其桥、苏门3个村庄实行整体搬迁后,该市又投资4000万元,对贵冶周边轻度污染区的27个自然村进行了“三清六改四普及”,让7700余人喝上洁净自来水。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把环境治理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采取以稻谷补偿从村民手中租赁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等合作方式,种植苗木花卉1.5万余亩,串起了一条条绿色“翡翠项链”,形成一道道生态屏障。
政策托底,引领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贵溪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定科学发展信念。一是积极争取政策。全市党员干部上下一心、思谋发展,争取一切发展时机,把握每个发展机遇。2012年成功争取到“首批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市”、“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贵溪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并顺利将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二是及时出台政策。今年3月出台了 《贵溪市鼓励扶持贵冶周边区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从政策、资金等11个方面扶持贵冶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人均增收1000元。三是主动对接政策。自2012年7月起,在全省率先启动对接《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文件相关工作,帮助24家铜加工企业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2012年符合115号文件精神的企业实现税收9960万元,比上年增长335.09%。今年一季度,完成税收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