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高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纪实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鹰潭高新区主动适应和融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筑巢、养凤、求凰”做文章,转变招商思路,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开放平台,加大引资力度,掀起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热潮。2014年,共签约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引进省外资金60.6亿元,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现汇进资1078万美元,占全市一半以上。
筑巢引凤
“种好梧桐树,引得金凤凰”。
“梧桐树”就是投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基础。鹰潭高新区围绕推动“产城一体、产城互动”,大力实施拓园工程,推进白露科技园西南拓园和龙岗产业园南延拓展。积极推进实施鹰西湿地公园、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总部经济大楼、龙岗商务服务区、206国道拓宽改造、沿白露河景观提升等一大批新城项目,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优势互补、融合促进。大力推进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级清洁化试点园区建设,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新路,不断优化投资“硬件”环境。同时,鹰潭高新区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商贸流通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和行政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发展软环境,让企业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主业发展。
“金凤凰”就是好项目。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鹰潭高新区坚持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方面,围绕铜基新材料、大健康、绿色水工、电力电子、新能源、创意制造等产业重点招项目,紧盯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派出专业招商队伍赴上海、浙江、广东、台湾等地招商,成功引进了绿星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明珠智能交通设备、九隆科技汽摩配、“大道·龙虎山”文化旅游街区、中亚曲轴、启强重工车桥总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另一方面,围绕已签约项目抓建设、抓投产,2014年共实施项目45个,建成投产25个,其中13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占地面积420亩的三川水工产业园、鑫固电器、科明铜业、尚绿科技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河北养元智汇饮品、福建昇兴、中国食品包装、博兰得能源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推动投产项目达产达标、增资扩产,华宝香精香料、水晶光电、鸽鸽食品、上诠电信等20余家骨干企业新上二期项目,增资总额达15亿元。
固巢养凤
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区一直秉承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的理念,不仅在如何引进企业上下功夫,更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上做文章,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日前,记者在鹰潭高新区鹰潭瑞兴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整洁的车间内,不停运转的机器、工人忙碌的身影,到处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可是,你可能无法相像,这家公司曾经几近全面停产,面临倒闭的危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因铜价下行,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濒临全面停产倒闭。在走投无路之际,是鹰潭高新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企业盘活了资金,让企业起死回生。现在,瑞兴铜业彻底扭转了停产亏损局面,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月产量突破2000吨,2014年上交税金5400万元。
救活一家企业远比引进一家更具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近年来,鹰潭高新区一直致力以金融体系的完善助推区内企业的跨越发展,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强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鼓励企业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使企业产权与家族财产相分离,鼓励引入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参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与证券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指导企业开展股改、上市等工作。目前一批企业完成股改,多家企业正在股改。广信铜业原来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完成股改后,专注于银铜合金产品的生产、研发,现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正向国内第一挺进,并已向国外市场拓展。建立应急转贷资金,用好投融资平台和担保公司及省“财园信贷通”政策,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2014年共帮助77家企业获得贷款5.6亿元。
与此同时,鹰潭高新区坚持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发展升级的核心动力,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型升级,迈上了“专、新、精、特”发展之路。2014年,高新区科技创新投入达2.68亿元,增长10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42亿元,增长42.1%。
以凤求凰
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鹰潭高新区始终围绕铜基新材料、绿色水工、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真正做到以强引强,以凤求凰。
按照“铜——铜基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积极引进电力电气、电子元件等涉铜企业,加强企业间的供求合作,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2014年,在铜价下跌的情况下,一批铜企业转型精深加工,焕发生机活力,上交税金1.68亿元,增长141%;铜合金材料产业列入全省20个工业示范产业集群。
以国内最大、世界前三水表企业三川水表为龙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环保水工,拓展智慧水务,引进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鸿盛塑业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水工产业列入全省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绿色水工业航母正在扬帆起航。
高新区发挥生态优势,用好绿色品牌,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保健品加工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以华宝香精香料、养元智汇为重点,打造食品产业园。2014年先后引进吉智食品饮料、天师酒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大健康产业上交税金3.9亿元,增长17%。
今年是高新区“打造千亿园区、建设工业新城”的集中攻坚年,高新区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创新招商工作机制,扩大开放合作领域,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