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童镇推进综治工作标准化建设工作纪实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2/11/21

创新管理促和谐

——中童镇推进综治工作标准化建设工作纪实

余江县中童镇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集矛盾化解、治安防范、村(居)委会服务为一体的综治工作标准化建设管理新路子,全面推进基层综治组织、办公场所、工作机制标准化,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常态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抓基础 推进综治组织标准化建设

中童镇积极推进综治组织的标准化建设,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作为常设议事机构,负责该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推动工作。综治委主任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综治委第一副主任由镇长担任,综治委常务副主任由副书记担任。综治委成员由派出所、司法所、财政、国土、民政、计生、教育、卫生、妇联、共青团及驻辖区其它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综治委下设综治办,配备专职副主任2名(其中一名为副科级),专职综治干部5名,保障经费,岗位津贴按每月235元的标准执行。综治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交流经验,查找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每季度对辖区内的综治工作和综治委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通报讲评,鼓励先进,推动后进;每半年对辖区综治工作进行检查,年终进行考评,表彰先进,促进工作发展。综治办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调处责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每半月召开一次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会议,调度排查整治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重点整治,限期改变治安面貌;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交流经验,查找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对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对上级的指示和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办,推动工作落实,规范记录,做好台账。

在综治组织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中,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好村(居)委会党组织建设工作。以开展党员“做承诺、比奉献、作贡献”活动为载体,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教育。抓好村(居)委会活动阵地建设。按“六有”标准,即有办公场所、有活动室、有活动设备、有图板、有制度、有活动记录等,对村(居)委会便民服务场所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服务救助等活动,村(居)委会管理、教育、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成为党组织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健全完善了综治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站的组织体系,制定了综治责任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情况报告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登记、治安巡逻情况登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登记、综治组织工作情况登记等制度措施,使综治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抓创新 抓好平安联创中心标准化建设

中童镇将便民服务中心同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等资源相结合,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管理综合机构,做到全天候接待群众办事,实行“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和统一受理群众诉求、统一分流处理事项、统一协调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统一监督办事效率、统一归档案卷资料的“五联五统一”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各类事项一个口子受理的良好局面,达到有诉求必受理、有受理必处理、有处理必有结果、有结果必公开的工作新格局。同时,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对重大疑难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每半年对进驻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发现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限时整改,并通报考核结果。

中童镇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对存在的矛盾纠纷逐个进行排查,提出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和措施,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化解时限等,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排查调处情况。

该镇成立22人组成的维稳信息员队伍和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装、统一培训、统一持证上岗,按照军事化管理,制定治安巡防、值班备勤、奖惩考核等工作制度。其职责任务是及时发现了解该镇境内各类不稳定因素,并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负责辖区治安巡逻和卡口堵截、检查、守候工作,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

抓阵地 强化村委会综治工作标准化建设

为做好综治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在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工作中,中童镇建立了村(居)干部包片制度。由包片的村(居)干部负责协调相关人员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予以化解,保证在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调解过程中不出现断链情况,确保“小矛盾不变大,大矛盾不激化”。该镇还坚持定期排查,由包片村(居)干部和治安联络员、调解信息员对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每周排查一次,重点排查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外来人员反常动向等。

该镇各村(居)委会均设立了综治工作室,在中心村或治安复杂的行政村设立警务室;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了司法协理员,同时,在自然村配备了“法律明白人”。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排查调处情况;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交流经验,查找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结合民情家访活动,要求各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行民情家访,且每周不少于4户,并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对村实行自然村分类管理、家庭分类管理。对常住人口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辖区人口的性别、学历、就业、身份等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录入、核对、整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实行有效实时分类管理;重点掌握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等情况,延伸服务和管理。对三、四类自然村实行重点管理,对三星级以上家庭实行重点管理,严格落实了“一村(居)一策”和“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责任机制,健全理事会队伍,规范其职责任务,设立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聘请司法协理员、“法律明白人”担任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教育、督促村(居)民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加强自身建设和对理事会成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担当好“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员”、“宣传员”等角色,充分发挥地缘最近、人缘最亲、触角最灵、在熟人社会最具亲和力的优势,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与初始阶段,协助政府落实民生政策、落实综治措施、组织平安创建等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