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员联村组 共建新农村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日报 2012/4/18

余江县杨溪乡夏梓村党支部按照“村庄美、农民富、风尚好、班子强”的建设要求,不断奋发向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不断争先创优,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员干部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维护一方稳定、发展一方经济和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村党支部多次被杨溪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确定为“江西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

强化队伍建设 练好过硬素质

俗语说:村民富不富,看看村干部。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领头雁。如何让全村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和新形势下真正成为群众的领头雁和核心?夏梓村党支部党员干部是维护全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近年来,夏梓村党支部以“基层党建年”、“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形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将这些工作视作基层民主政治的固本强基之举。根据基层工作的特点,按照“以人定事、以事定人”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增强农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推动农村干部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村级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在配强配优基层组织力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监督、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的作用,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全村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说到村里这些年来的变化,村书记陈银桥说:“当看到其他村的新农村建设搞得风生水起,我们村班子和全村党员不得不反思——如何又好又快地建设一个新的夏梓村成为村党支部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办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增强村干部以及村民的民主意识,规范村级事务。围绕惠民利民重点,利用党支部的号召力,把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召集起来,共同商议、共同决定,向群众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帮困和培训的服务载体,促进村域社会经济发展。”

正是这种“大事讲原则、共议,小事讲风格、互通”的工作方式,有效调动起了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了发展。

党员联村组 共建新农村

宽敞笔直的水泥路,幽静雅致的农家院,洁净优美的村容村貌,功能完备的活动中心……这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农村新画卷,是夏梓村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夏梓村党支部按照“整合力量谋发展、点面结合求突破”工作思路,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契机,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绝不可少,他们通过开展争创文明村小组、十星文明户等活动,提高农民素质;2010年12月,夏梓村投资26万元,一栋崭新的功能完备的活动中心村委会综合办公楼映入村民眼帘,中心设置了党员电教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人口学校、综治室、民事帮办事点、农家书屋,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机制,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新环境。建设新农村的落脚点就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让百姓享受幸福生活。为此,夏梓村结合村庄绿化、改水改厕、硬化村道、文明村组建设等工程,完善村级基础建设。

夏梓村党支部按照乡“打造清洁乡村,建设文明家园”总体思路,不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保障措施。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采取“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村组环境整治取得成效。以村组为单位设置1—2名保洁人员,负责各村组清扫保洁,监督和制止垃圾外倒现象。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近年来,夏梓村的潘家村小组、楼源村小组先后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现在,该村“路通了,垃圾堆、粪便堆、柴草堆不见了,腰包也鼓了,农家电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农村不比城市差,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圆了我的城市梦。”这是潘家村村民对现在农村生活的感受。如今夏梓村改变了村容村貌杂乱无章、经济收入无门道的窘境,该村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秀美农村,加快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200元的速度递增。

新村建起来了、村民富裕了,这都离不开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付出。在党支部的努力下,夏梓村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全村呈现出繁荣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座大棚一桶金 天天数钱 季季农忙

走进余江县盛吉生态蔬菜有限公司走马现代特色蔬菜园,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200多亩标准化大棚蔬菜宛若士兵方阵,整齐地排列在后岗路两旁,钻进蔬菜大棚,眼前的一幕幕让我们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空心菜、黄瓜、辣椒、苦瓜、台湾毛豆等10多个蔬菜品种,茄子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一排排黄瓜都被绳子吊得直直的,鲜嫩欲滴的台湾毛豆如一群群小猴子爬满树叉;辣椒苗傲然挺立、郁郁葱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蔬菜,简直就是蔬菜王国。是什么原因让大棚蔬菜在杨溪乡夏梓村成了“香饽饽”?

“今春,大棚成功抵御住了风雹灾害的考验,现各色蔬菜相继鲜活上市,品质好、产量高,每天都有批发商直接到蔬菜园区收购鲜菜。看到种植业主天天数钱,村民们不再观望,主动配合我们进行土地流转,现蔬菜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明年目标直指600亩。”大棚业主陈吉言谈中充满豪情。“大棚蔬菜不受天气影响,无需靠天吃饭;科学嫁接摆脱季节限制,季季都是农忙;规模种植品质产量有保障,销路好价格高,我现在就是想学好技术回家自己大干一场。”

“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是支撑,必须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实施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才能实现转型升级、跨域发展。”村书记陈银桥一语破题。

夏梓村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交通便捷,发展现代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要做就做最好的!”   有规划才能有未来。夏梓村开始在蔬菜园区依托科技,把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引进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同时把经营现代农业所必要的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交易、农民技能培训和城郊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容纳进来,使农户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