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荣梅:倾囊回馈社会 演绎人间大爱
徐荣梅,女,40岁,余江县洪湖乡东阳村人。
2012年10月9日,她8岁的儿子小杨顺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按照儿子生前意愿,她亲手捐献出儿子遗体作医学研究之用,小杨顺由此成为我市首例、全省第127位遗体捐献者。2013年4月10日,她填写好《江西省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自己也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这是我对社会的一种感恩,我和儿子的名字,要一起刻在纪念碑上,永不分离!”
她全靠扫地、洗碗、缝补等打临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却慷慨地把社会捐赠的3万元善款转赠给儿子生前读过书的东阳小学以改善办学条件;挤出1万多元钱资助四川雅安、甘肃定西地震灾区灾民;并把全部3万元积蓄交到市红十字会领导手中,希望在合适的时候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倾尽所有,奉献社会,演绎了感人肺腑的人间大爱。2013年,她获得“江西好人”荣誉称号。
2.倪国辉:情注人民调解 干戈化为玉帛
倪国辉,男,55岁,中共党员,余江县邓埠镇司法所副所长。
邓埠镇人口6万,民情复杂,调解工作难度较大。他上任后,跑遍了全镇8个村76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居委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不辞辛苦,不图名利,善于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是群众的“主心骨”。倪桂村冯某与个体医生黄某因医疗事故发生纠纷,扬言要报复黄某全家。他获悉后,立即赶到事发地点,极力稳住双方情绪控制事态发展,通过几天耐心细致地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马岗村倪某与邻居为在家门口铺水泥地一事闹出矛盾,大打出手,他以法慑人、以理服人,说服倪某同意履行法院判决。
他从事调解工作20余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避免群体上访29起800多人次。2013年,他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殊荣。
3.熊波:构筑爱心平台 精彩志愿人生
熊波,男,44岁,铁路南昌车辆段鹰潭运用车间检车员,鹰潭青年志愿者协会网络分会会长。
从2002年开始,他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爱心志愿行动。2005年创建了我市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爱心组织——“鹰潭网友爱心园”。 2012年9月,这个爱心组织转入鹰潭青年志愿者协会网络分会,10年来从不间断地开展“尊老爱幼助困”的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组织开展200多次活动,影响和带动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爱心志愿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大地震,他次日就带领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援助雅安”爱心捐款行动,筹集了上万元“爱心款”。该协会坚持常年开展3月5日学雷锋便民活动、“六一”关爱聋哑孤儿和重阳节走进敬老院等大型爱心活动。
他身患严重的心脏病,却以惊人毅力,执着地奉献爱心10余年。2013年,他获得“江西好人”荣誉称号,并获鹰潭市“五四”青年奖章。
4.李加汉:最美乡村教师 慈祥“代理爸爸”
李加汉,男,57岁,贵溪市文坊镇东际小学校长。
东际村地处贵溪南部山区,地广人稀,最远的村小组到村小学要走3个小时山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困难,从1980年开始,他就开始义务收留寄宿学生,人数最多时达12人。从教30多年来,他累计收留寄宿学生50多名,从学前班到五年级的学生都有,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每年有9个月时间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俨然是这一大群孩子的“代理爸爸”。2013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寄宿生李桂红突然发高烧,村里诊所医生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的他抱起李桂红、跨上摩托车,连夜兼程赶到贵溪市人民医院,垫上钱让孩子顺利住院。医生说,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如果耽误了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作为人民教师,有责任照顾好他们的学习和生活。”2013年9月,他荣获“江西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5.周快发:不顾个人安危 勇救轻生女子
周快发,男,44岁,中共党员,贵溪市流口镇综治办主任。
2013年6月7日清晨,他像往常一样到贵溪市区浮石公园晨炼,突然,河边传来“救人啊,有人跳河了!”的呼救声。他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只见离岸20米左右,一名女子正在水中痛苦挣扎,时沉时浮。危急关头,水性一般的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来不及脱掉衣服便纵身跳入河中,奋力向落水女子游去……当落水女子被成功救上岸时,精疲力尽的他却带着一身泥水悄然离开了。直到10多天过去,当时在现场全程目睹他勇救落水女子感人一幕的市民向媒体“曝料”后,人们才知道当时发生的一切。
江西日报、鹰潭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并评价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周快发用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2013年,他获得“江西好人”荣誉称号。
6.张荣富:十年侍候病妻 无怨无悔坚守
张荣富,男,56岁,中共党员,贵溪市天禄镇罗湾村退伍军人。
2001年,他的妻子侯冬兰在服装厂做工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导致全身瘫痪。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妻子四处求医,花光了夫妻俩在外务工近10年的全部积蓄,还背上了不少债务。十多年来,为服侍好妻子的吃喝拉撒,避免妻子肌肉萎缩,他一边悉心照料着妻子,一边挑起家庭重担,哪怕在子女们读高中、上大学全家生活最为艰难的日子里,也始终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做人要有良心,男人要有责任心!”他说,“我是妻子最亲近的人,如果连我都放弃她,那我不配做一个丈夫,更不配做两个孩子的父亲。”
这些年来,他没有海誓山盟的豪言,没有地老天荒的承诺,而是以一个军人的乐观豁达、坚韧顽强,默默地付出,执着地坚守,深情弹奏着一曲动人心魄的爱的和弦。
7.许丹秋:舍生忘死营救 爱民为民情怀
许丹秋,男,28岁,中共党员,月湖区消防大队梅枫路中队副中队长。
2013年6月21日,鹰潭市遭遇强降雨,市区多处积水成涝,大量人员、车辆被困。接到群众报警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友火速赶赴市第八小学处置险情,在险区七进七出,采取搭制绳桥疏导等方式营救被困师生60多名。正当大家疲惫休整时,地处内涝中心的皇冠大酒店变电箱突然爆炸起火,浸泡水中的10KV高压变电房立刻成为危险源,情况危急。他立即带领中队30名抗洪突击队员赶过去,机智切断电源,果断处置险情,成功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成功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数百名,避免群众财产损失5000余万元。
入伍10年来,他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近千次,救出遇险群众百余人,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省消防总队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3年,他荣获省消防总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8.刘来虎:拾金不昧品格 彰显传统美德
刘来虎,男,64岁,贵溪市塔桥园艺场梨农。
2013年7月8日中午,他卖完梨后骑着三轮摩托车回家,行至塔桥园艺场四分场偏僻小路时,一妇女骑着摩托车迎面飞速驶来。当该妇女驶过一个大坑时,摩托车剧烈地颠簸了一下,挂在车头上一个提包掉落在离他30米左右的路旁。而该妇女却毫无察觉,骑着摩托车继续赶路。他赶紧停下车来向妇女呼喊,失主没有听见,很快没了踪影。他捡起提包后打开,发现里面有约4万元现金,于是便头顶烈日、忍饥挨渴在原地苦等失主近1个小时。在久等无果的情况下,他回到场里正准备将提包交给场领导时,心急如焚的失主恰巧找上门来,喜出望外地领回了丢失的提包和巨款。
他以种梨为生,家境贫困,一家6口人挤住在30平方米的瓦房里,连像样的家具、电器都没有。邻居们说,他人品好,人缘也好,平时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他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9.鲁树飞:热心公益事业 真情回报桑梓
鲁树飞,男,34岁,民建党员,江西鲁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17岁时离开家乡走南闯北,凭着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实现了“创业梦”。他热心公益事业,2013年向鹰潭市志愿者协会捐资5000元,用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每逢春节都会到龙虎山景区上清镇、龙虎山镇的敬老院,为老人家送棉衣、棉鞋、棉袜等保暖物品和灯芯糕等年货;“4.20”四川雅安地震后,他积极向灾区捐款5000元,向鹰潭市中心血站捐献2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他关心未成年人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助学活动,2013年先后参加团市委和市民建组织的两次结对帮扶活动,资助5名贫困学生;与残疾农民邱作文结对子,资助其一双儿女上初中直到大学毕业;在鹰潭市企业家联谊会活动中,又拿出4000元资助贫困孩子上学。
近年来,他累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捐物10余万元。2013年,他荣获鹰潭市“五四”青年奖章。
10.周炜:志愿捐献骨髓 传递“生命火种”
周炜,男,30岁,中共党员,鹰潭市第五小学体育老师。
他大学期间就经常参加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志愿签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同意书》,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2013年10月,他接到鹰潭市红十字会通知,其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吻合,便于10月28日前往浙江杭州,不顾个人身体安危,成功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温州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一名“生命火种”的传递者。“血液固然宝贵,但能拯救一个将要逝去的生命,我觉得意义更重大!”他语言朴实、饱含真情。
他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尽心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他十分注重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改实践,执教的《前滚翻》在全区小学体育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本人获得了江西省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鹰潭市小学体育“优秀青年授课教师”等荣誉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