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科技带动农民致富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10/14

我市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选派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工作,三年来,我市共下派科技特派员210名,其中专职科技特派员62人,兼职148人。经过试点、示范、推开三个过程的积极工作,这些科技特派员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共组织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236期,培训农民23460人次,散发各种科技资料9600多份,提供科技致富信息上千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近万人次,组织集中送科技下乡活动50多次,现场解答农民疑难500多次。培植和联系科技示范户245户。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农业示范基地17个,创办经济实体11个,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76个,推广农业新技术91项。特派员通过独资创办实体或以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合股经营等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47个,项目总投资2580多万元,其中特派员个人投资67万余元,年创利润达930万元,特派员通过提供科技服务和参与利益共同体经营等获利160余万元。

大多数特派员尤其是专职科技特派员通过组织召开村委会干部会议,征求村委会干部的意见,在和村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他们以召开会议和走村串户等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很快熟悉村情,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经济科技发展的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驻点村的小康建设发展规划和科技兴农发展规划。其次,创办了一批示范基地,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有许多科技特派员根据驻点村的实际情况,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瞄准市场,积极创建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建立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市有近60名科技特派员通过独资创办实体或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合股经营等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47项,总投资2580多万元,科技特派员年均可获纯利160多万元。科技特派员在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过程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回报,同时也找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增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效果,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市农业局下派的科技管理型特派员李志荣,同时把滨江乡柏里村、洪湖乡新湖村和塘湾大桥村作为驻点。在三个驻点村,李志荣都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新湖村提出依托杭州蓝天园林集团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生产项目,并和科技特派员王新亮、童万清共同提出了“猪——沼——果”工程,2005年李志荣又推动该项目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扩大到渔业应用上,实施“猪——沼——果——渔”项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鱼质量;在柏里村提出了对500余亩因污染而被抛荒的农田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质量项目;在大桥村提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村项目等等。在积极参与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和实施项目管理的同时,李志荣还认真开展科技服务,三年来先后引进杂柑、甜油桃、脐橙、西瓜等15个农产品新品种,并为大桥村农民引种50余亩大棚西瓜和30亩“T”型架葡萄,同时为百余亩果树提供技术指导,他个人也承包创办了“鹰潭市红壤生态示范农场”,并从事果树高接挨种、果树无害化栽培模式研究以及柿果采后多样化脱涩研究。为扩大示范效果,他还与8户专业大户建立长年科技服务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指导。

三年的努力工作换来了农民兄弟的信任,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广大农村村干部和村民对科技特派员总体工作普遍比较满意,对下派科技特派员这一为农民致富形式表示了欢迎,认为科技特派员不仅为农村解决了农民致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而且为农村带去了致富信息,尤其科技特派员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进一步打消了农民对科技致富的疑虑。

鹰潭日报  实习生曾星 记者周剑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