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鹰潭市体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打算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2012/7/19

今年以来,市体育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五创新、五推进”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抓重点、抓亮点、抓难点、抓建设、抓中心”上下足功夫,扎实工作、创新理念,有力地推动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要求。

一、坚持打造特色,群众体育取得新的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全力叫响我市全民健身活动这块金字招牌,在特色中打造亮点,群众体育活力显著增强,取得了新的成效。

1.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以和谐、运动、健康为主题,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充分发挥各单项(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健身活动。上半年,共举办迎新春健身秧歌展示、全市围棋赛、象棋赛、全市广播体操培训班两期、全市广播体操比赛、全市门球比赛、全民健身志愿者进福利院和农村等30项次全民健身活动。

2.着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申报乡镇农民健身工程6个、农民健身工程25个,自筹资金为新农村、社区、单位安装全民健身路径18套,向上级部门争取到80余万元的农民健身工程。配合全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宜居城市活动,全面完成了主城区场地设施情况调查工作。

3.全力夯实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新的工作机制,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面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网络动态管理,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挂牌并举办全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学员60人。加强体育协会的管理工作,规范自身建设,目前已在5个协会成立了党支部。

4.积极筹备参加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起草了鹰潭市参加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工作方案,及时召开县(市、区)及相关单位协调会,举行了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鹰潭赛区启动仪式,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二、坚持真抓实干,竞技体育呈现新的进步

紧紧围绕我省“小、巧、水、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方针,结合鹰潭实际,坚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项目,鼓励扶持发展项目,讲求实效的竞技体育发展原则,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竞技体育呈现新的势头。

1.加强体教结合力度。狠抓竞技训练基础,增强总体实力和发展后劲,突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瞄准2014年省运会,积极选拔培养后备人才,集中力量打好后备人才培养的总体战。形成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少儿训练网点以及县、市两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少儿业余训练网络,2012年度命名9所鹰潭市第三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为形成重点突出,优势强化,横向沟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夯实了基础。

2.加快推进训练竞赛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少儿业余训练,尤其是大力支持教育、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创办体育训练项目,正确引导与督促,使之成为我市少儿业余训练的又一生力军。立足鹰潭扩大人才交流培养渠道,有序引进外地优秀体育人才,加大对外的技术合作,积极争取向上级部门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3.加大竞赛促进竞技体育的杠杆作用。一是成功承办了2012年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暨第四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选拔赛。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全力配合,为41支参赛代表队234名参赛运动员历时7天218场激烈角逐,创造了良好的比赛环境,圆满完成各项赛事任务,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二是积极举办各类比赛。上半年,成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田径、乒乓球、羽毛球年度系列比赛,共有64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创参赛人数之最。通过开展年度系列比赛,既丰富了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健了体魄,又为我市参加省以上比赛选拔了一批优秀苗子,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激发了基层参与青少年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4.努力提高竞技体育的管理水平。一是不断完善项目设置与布局。全市分解落实三线布局任务125人、四线布局任务255人。以市体校、县(市、区)业余体校、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地学校为基础,层层落实训练布局任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业余训练网点26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训练。依靠社会力量先后开设了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等项目,并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体育苗子。由于措施得力,鹰潭市新周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无论从人才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新的起色。在训青少年运动员650多名,注册运动员207名,确认运动员100名。

三、坚持创新思路,体育产业得到新的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体育场馆经营和体育彩票销售两项重点工作,不断创新思路,拓宽经营理念,体育产业得到新的拓展。

1.体育场馆经营蒸蒸日上。一是坚持日常开放,开发自身资源。坚持每周七个工作日,每天十二小时对外提供一流健身场所,一流服务质量的日常开放政策,随时满足市民的健身需要。组织开展游泳、网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培训班,在为市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培养了潜在的客户群。推出了特殊节假日购卡折扣活动刺激消费。二是积极承办活动,提高效益。坚持积极筹划、主动引进、密切配合的原则,已成功承办了全国、全省的少儿系列赛事,参与活动人(次)万余人,举办活动共20余场次。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积极开发自身资源,主动盘活国有资产。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场地对外招租、招商,目前已有13家单位入驻体育中心。四是强化场馆日常管理工作。对内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服务提升,对外积极开展与专业管理人员、团队的合作,在有效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场馆管理水平,确保场馆经营安全高效运转。1-6月,参与各类活动、比赛、健身的人(次)数达到了4万人(次)以上。

2.体育彩票销量稳步提升。始终坚持把体育彩票作为体育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体育彩票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通过“三个提升”(提升网点形象、提升服务水平、提升销售总量),着力拓宽销售渠道。二是加大体育彩票宣传力度,利用全国和全省各类体育赛事之际,在体育场馆和市区大力宣传体育彩票。三是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彩票分中心工作,为彩票分中心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培训场所和经费支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半年,全市彩票销量达1400多万元。

四、坚持与时俱进,体育文化绽放新的光芒

高度重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自觉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融入体育工作实践中,努力树立“大体育文化观”,充分弘扬和发展蕴含在体育工作各个领域中的丰富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

1.着力提高体育文化意识,努力构建体育服务体系。密切加强与各级媒体的沟通和合作,上半年,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文章数十篇。同时,进一步发挥局荣誉室、宣传栏、显示屏、体育局网站、体育局党建网、体育文化墙等媒介的作用,广泛进行体育宣传。逐步增加对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并纳入体育局的目标考核体系,使全局上下形成了认识体育文化、支持体育文化、参与体育文化、服务体育文化,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大力促进体育与文化结合,积极拓展体育文化空间。市体育局积极拓展体育发展新领域,充分利用龙虎山自然地理条件,巧借体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组织了各类有影响力的比赛和活动。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规划,重视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积极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断扩大影响力、扩展活动项目、内容和形式,为体育文化建设创新特色。

五、坚持统筹兼顾,中心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统筹兼顾,中心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机关党建标准化建设任务,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招工任务、新农村工作、社区创建、综治维稳等都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

1.圆满完成机关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标准化”的基本思路,坚持用项目建设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一是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市直机关党建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及时成立了市体育局机关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二是精心编制实施方案。结合体育实际,对机关党建工作建立了标准细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建设任务。三是制度资料汇编成册。建立和完善党建制度,将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员廉政建设制度等相关制度汇编成册。四是场所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五是立足实际创特色。在做好市直机关工委规定的“六个标准化”基础上,还利用机关走廊,打造廉政文化墙和体育文化墙,凸显体育部门特色;建立了市体育局党建门户网站,设置机关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宣传专栏;设计了《市体育局机关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宣传册》,加强体育党建宣传工作。“七一”前夕,市体育局机关党总支荣获全市机关先进党组织称号。

2.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在全局大力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学习动员和自查自纠阶段的任务。我们坚持以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为政不廉上的“私、奢、贪”问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努力创建最优发展环境。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县(市)体校招生工作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半年,市体育局决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市体育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是创出特色抓亮点,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加大活动开展力度,以各协会为主开展围棋、太极拳、门球等30多项次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手成立健身气功、柔力球协会,并在成立行业协会上有所突破。继续推进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抓好“民生工程”。通过创新全民健身工作评价、奖励机制和办法,运用科学评价和激励的杠杆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积极组队参加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基层,开展走进百姓身边的活动。围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时间节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二是理清思路抓重点,推进竞技体育稳步发展。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认真组织备战好2012年度江西省青少年系列比赛;积极筹备2013年鹰潭市第七届运动会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江西省青少年田径、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比赛的承办工作,争创最佳赛区。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省级体传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省级单项基地建设,加强体教结合,打造体育后备人才网络体系,培养选拔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巩固和提高业余训练点。加大教练员的管理力度,提供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教练员的水平。加强裁判员队伍的管理,壮大裁判员队伍,争取有更多的裁判员出去参加更高一级的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三是善谋实干抓难点,推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对场馆经营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大维护场馆基础设施力度,确保在对外经营中,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加大经营创收工作力度,深度挖掘潜力,抓住下半年锻炼旺季,针对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场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绩效工资,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创新场馆运营理念,探索公司化运营模式,引进专业公司、专业管理人才对体育中心进行整包打造,努力在创收增效上更大突破。进一步强化体育彩票对发展体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站点管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确保完成全年体彩销量任务。

四是提高意识抓建设,推进体育文化大发展。积极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体育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理念。要结合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等活动,充分挖掘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推动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文艺等事业发展,创造体育与其他文化门类互动的平台,充分弘扬和发展蕴含在体育工作各个领域中的丰富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

五是外树形象内增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外树形象内增素质,在全局上下形成“干事创业”和“创先争优”良好工作氛围,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服务力,提升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鹰潭体育新的飞跃,以此带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机关党建等中心工作齐头并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