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纪实
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近3年内科技成果达50余件,各项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2006年度至2007年度位居全省第一。近几年来,月湖区围绕打造“创新型月湖”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在机制、体制上创新,在技术上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和实施重大创新项目,促进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筑巢引凤,科技兴区成效显著
科技兴区结硕果。以建立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促进“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全区90%以上骨干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或有技术依托单位;辖区内被省命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诚志生物、三川水表、天施康药业都建立起科技研发中心,市蛇伤所建立了两家“全省蛇伤防治实验室”,其中天施康药业还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全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ISO体系认证的企业2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达80%以上。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区委、区政府积极筹措科技投入资金,每年按本级财政支出的1.3%以上安排科技三项经费预算,并逐年增长。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支持民营科技企业4家,开发 高新技术产品5个,推广科技成果18项,培育了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9家,为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培植了新的增长点。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占工业销售收入比例3%以上,用以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改造升级。同时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先后引进泰盛电子、宝山电子陶瓷、三川仪表、诚志生物、天施康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了工业结构,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重点支持,加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做优、做强”。
推进产学研和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实施靠院联所战略,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全区企业与26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同,建立了长期技术创新服务协作关系,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的水平。(上接1版)为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月湖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力度,一是将自主研发和申报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大力推广应用成熟先进科研技术和引进推广实用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全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成果78项,为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企业科技服务信息中心平台,定期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服务,完善了成果转化的服务机制。
科技创新,“一村一品”特色凸显
月湖区合理利用城郊区位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增效。
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区、乡(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组织网络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成立“月湖区农业科技信息110服务中心”和“全区农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建立起乡(镇)、村两级农技110信息服务基层站点,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确保“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78元,比2006年增长10.1%,名列全省前茅。
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发挥农技协会作用。月湖区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范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扶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工作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成立了葡萄果业专业技术协会、椪柑专业技术协会、养猪协会、猪仔繁育养殖协会、夏埠蔬菜生产者协会和花卉苗木专业协会等6个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协会会员354名,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5家。通过协会的运行,实现了协会成员之间技术信息共享,大幅度提高了专业化技术水平,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信息共享、规模效益优势,促进了“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小英”葡萄、延石椪柑、大塘仔猪、童家花卉、夏埠无公害蔬菜、绿丰有机蔬菜、娄家大棚草莓、姜家大棚西瓜、荣冠水产品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大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如具有农业特色产业的大塘村农民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娄家村达到6200元;小英王家村达到6500元。
实施重大创新项目,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做优做强。月湖区重点提出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和推广应用,形成月湖特色的农业产业,并规划布局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实施“小英无核绿色葡萄”、“夏埠有机蔬菜”和“荣冠高效水产”3项科技专项计划,对夏埠无公害示范基地、利农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和绿丰有机蔬菜开发公司进行组装,实施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培植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例如新世纪葡萄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苗木+技术”推广模式,带动夏埠、娄家、祝家、嘴上村等四个行政村种植“小英”无核葡萄1200亩,2007年年产鲜果300吨,实现产值900多万元,直接为农户人均增收300元。
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农民科技致富。全区建立了5个市、区级科技(普)示范村,8个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种养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主要用以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示范村、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平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提高农业科技种养水平,培植科技示范户和乡土人才队伍。2007年全区科技特派员投资110万元,参与农业经济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6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360万元,培育出姜家大棚西瓜、娄家大棚草莓、大塘仔猪繁育三个“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
科教兴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月湖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以打造城区科普工作为特色,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实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引导城区居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大科普投入。积极做好科普工作规划,加强与宣传、科技、农林、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协调,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普工作投入,全区已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企业参与的科普工作投入机制。区委、区政府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7年安排科普专项经费5.4万元(按人均0.3元要求安排),区农林、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加大科普工作投入,积极开展科普专项行动,使城区科普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形成城区科普工作特色。
构建科普组织网络。建立起区、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三级科普组织网络,做到了各级科协组织健全,有专人负责城区科普工作,社区居委会建立科普工作小组和社区科普辅导员队伍,以及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和“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举办科普知识图片展览、科普影片放映、科普文艺表演、科普知识讲座和竞赛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寓教于乐、富有成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社区居民科普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社区呈现良好的科普工作氛围。
打造科普示范社区。制定创建精品社区、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采取高位推动与市级部门开展“联建共创”活动,推动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同时大力表彰了科普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坚持正面教育,市、区每年开展评选全市科普工作先进社区和全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先进科普辅导员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区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全区建立起三角线、胜西、百佳城、杏南、新广场等六个科普示范活动中心,配备科普图书5000多册和一批电教设备。全区95%以上的社区建有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电教设施,80%的社区建立了社区科普活动中心,配置科普图书室,并做到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全区建立起市一小、五小、六小、市三中4所科普示范学校。各科普示范学校重点抓好学生素质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为目的,每年举办3—4次科普知识讲座和青少年电脑知识、生物科技竞赛活动,以及科普冬(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馆、科技示范基地,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动手、用脑能力。市五小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市一小全面普及电脑教学,学生科技素质显著提高,在2007年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学生研发的“消防机器人”荣获全国一等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