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溪市科学用地纪实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2/8/14

节约集约促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开展,有着辖区面积2480平方公里、人口60万的贵溪市紧紧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这一中心,积极破解影响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难题,创新管理制度和节约集约机制,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了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子。2010年、2011年,贵溪市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区”,2012年7月全省核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建工作评比中,贵溪市名列全省前茅。

统筹协调 控制用地总量

近年来,贵溪市提出以工业园和拆解园“两园”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在园区前期规划选址过程中,贵溪市立足统筹协调、集约发展的原则,多选荒山和未利用地,对耕地应保尽保。园区设立后,因工业项目多,用地需求和征地拆迁量大,安置人口多,该市成立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对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一是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盘活存量的指标分解到镇、园区,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二是提高土地供地的容积率。贵溪市所有项目的建设容积率至少在规定标准基础上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加大对闲置、空闲土地的处置力度。闲置土地总量不得超过全市供地总量的3%。四是GDP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必须比上年减少5%。五是实行违法用地“一票否决”。凡有关镇、园区违法用地严重的,停止一切土地审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六是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贵溪市利用红石山和荒山建设工业园区,把“闲置地”变成“聚宝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典型做法,得到了省里的认可和好评。

“三措并举”创新用地方式

为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贵溪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从政策上鼓励企业新建项目提高容积率,凡企业新建项目容积率超过0.7以上部分,相应减免企业土地使用税;鼓励企业自己盘活存量土地,凡工业企业通过加层、老厂房改造提高容积率,一律免收土地出让金。

严格工业项目用地准入,提高入园门槛。对工业用地进行供前产业定位,土地优先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做到把好四关:严把“投资”关。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130万元/亩以上,固定投资总额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低于标准的一般不单独供地。严把“面积”关。一般性工业项目一期用地不超过50亩,大型工业项目实行分期供地制度。严把“规划”关。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相关规定,入驻企业项目的用地指标严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范及标准。严把“税收”贡献率关。项目投产后,园区内的项目年税收必须在20万元/亩以上。实行招商选资,禁止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低产出的工业项目。2011—2012年共有13个项目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被限制入园。

2010年,贵溪市实行“公寓式安置”方式的试点,通过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舆论造势等方法,节约用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贵溪市在规划区内全面实行“公寓式安置”方式,逐步达到失地农民安置由单一的货币安置形式向货币安置、产业用地或用房安置、社保安置过渡,房屋拆迁安置由“迁建式安置”向“公寓式安置”转变,农村村组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2011年该市共拆迁房屋约16万平方米,需安置失地农民600余户近3000人,通过左家安置点、花园陈家安置点等项目实行“公寓式安置”,累计节约用地约12.8万平方米。

部门联合 强化用地监管

用地前严审核。实行土地出让方案“联审”,每一宗土地出让前,该市分管领导召集发改、国土、规划、环保、建设、监察等部门负责人对出让方案进行联合审查。

用地中严监管。实行了挂牌施工制度,将项目批准情况、合同约定开竣工情况、项目投资强度约定情况、产业定位情况等内容纳入公示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由园区管委会牵头,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参与的联合验收机制。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凡达不到项目引进设定的投资强度的,必须通过整改才能通过用地竣工验收。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并购,“腾笼换鸟”,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如三花集团并购原华丰铜业,在原有108亩土地不变的基础上,三花集团增加投资5亿元生产制冷阀门,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原来的华丰铜业年产值2个亿,今年三花实现产值8个亿,产出效益翻了4倍。美的集团收购贵雅照明增加投资15亿元,强强联合,完成了企业的拓展升级。贵雅照明原产值3个亿,被美的收购后年产值达6个亿,增加就业800余人。

领导挂点严督查。2011年初,贵溪市委市政府将城市建设及社会事业、房地产、农林水、工业四大类项目实行市委常委领导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挂点负责制度,对项目用地、建设、竣工及投产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及时了解和掌握用地单位在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成立市项目建设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定期对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督查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在严格执行政策法规的同时促进了项目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