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鹰潭一中新校园发展纪实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在线 2013/6/19

新校园 雄鹰腾飞

2012年10月,鹰潭一中由市中心广场搬迁到信江新区。刚搬入新校园,交通、燃气、垃圾清运、安全保卫、环境陌生等诸多问题和困难,摆在了鹰潭一中领导和师生面前,鹰潭一中人怀着对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无比感恩,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实现了搬迁后平稳过渡。

如今,新校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到处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教室内窗明几净,教育教学井然有序,各项教学、生活设施运行顺畅,立体地展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构想和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浓厚,每一朵花都含情,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师敬业,学生乐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全面展开,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鹰潭一中就象矫健的雄鹰,以翱翔蓝天之姿,向着“建设国内一流的质量名校和文化名校”办学目标展翅腾飞。

教学业绩再奏凯歌

继2012年之后,鹰潭一中又获得2013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和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资格两项资格。这是北大、清华两所国内顶尖名校对鹰潭一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再次高度认可。

在第2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汪洋夺得国家金牌(江西唯一一块金牌),保送清华大学,并直接进入国家集训队。在第26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中,艾华松同学荣获国家金牌(江西唯一一块金牌),保送清华大学并直接进入国家集训队;吕君蔚同学获得银牌,保送上海交大。周舟代表江西参加(江西共4位选手)第11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夺得国家金牌(江西仅获一块金牌),为鹰潭一中、鹰潭市、江西省赢得了荣誉。在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西赛区)中,鹰潭一中学生实力雄厚,发挥稳健,7人荣获一等奖,全省第一,占全省四分之一强。

在鹰潭市第三批高中优秀青年授课教师评选活动中,鹰潭一中有34位教师被授予“鹰潭市第三批高中优秀青年授课教师”光荣称号。

精细化管理,实现无缝对接

新校园面积305亩,还有体育馆和大礼堂等项目正在施工中,西边国际部部分尚未完全合围,在校学生3800人,住校生达2000人,学生对学校及其周边环境十分陌生,搬迁之初学校管理难度可想而知。黄福康校长和校领导班子经深思熟虑,决定实行“精细化管理”,强化管理的过程和细节,实现无缝对接。

实施层级管理,充实年级力量。分管校长对校长负责,年级主任、副主任对分管校长负责,中层领导对分管领导及校长负责。遇事不推诿,一般问题由部门领导或会同分管领导处理,不上交矛盾,给予了年级领导充分的自主权。由于日常管理抓得实,抓得细,师生的很多困难迎刃而解,很多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每个年级在管理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亮点。如高一年级每周有工作简报、班级评比等,定期召开班主任研讨会和学生学习方法讨论会,并将这些材料打印成册。高二、高三每月总结一次工作,集体备课、每周一次作业检查落到了实处。

强化了行政值周工作。值周领导住校值班,每周由一位校领导带领三位中层干部全天候值日,时刻在校园内巡逻。行政值周人员要在星期一行政例会上汇报上周值周的工作要点和值周时发现的问题,并形成书面汇报张贴在公示栏。五月上旬起中午12点至14点实行静校,住校生一律在公寓内休息,走读生14点后才能进校,从而保证了学生下午上课的效率。

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全体教职工上下午必须按两次指纹,此外班主任及相关带班老师早晚自习还要签到,年级里下午第一节课的任课教师也要签到,学校每周及时统计上周教职工签到情况,大大降低了缺勤率。班主任下晚自习后要到学生公寓查寝,督促学生整理内务,好好休息,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为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两名校医24小时轮流值班,建立“第一门诊”,学生一旦发病立即诊断,让学生和家长放心。

“先学后教”再掀课堂教学改革

为打造“学在鹰潭”教育品牌,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四十五钟的教学效率,办人民满意教育,鹰潭一中在推进新课程实验中再次发力,掀起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热潮。

今年春季开学初,鹰潭一中在多次考察学习、反复论证和缜密部署后,开始实施全新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由原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小组合作为主;由原来老师讲为主到由学生讲为主;由原来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教师设计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坚持“三不讲”:学生不预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每堂课老师讲解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按照“先试点、出经验、再推广”的思路,先在高二、高一年级重点班实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上课的方式、讲课的内容、课堂的气氛都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学得进、学得好。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幅提升,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

3月15日,鹰潭电视台对鹰潭一中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报道。3月18日,语文老师祝丽静在高二(1)班上展示课。鹰潭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到现场听课,课后他们对鹰潭一中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举措给予了赞赏。

学生评价多元化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评价的结果。近年来,鹰潭一中对学生坚持多样化评价,每年都举办“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和品读经典名著比赛等,以比赛促提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自主发展,从中培养和选拔人才,每年为高校输送200余名具有多元文化、综合型、创新型特长生。

今年的艺术节活动内容格外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包括品读经典《弟子规》、才艺大赛、校园十大“才艺之星”评选、书画和摄影大赛、三人制篮球赛等。对艺术节的每一项赛事都精心组织,全校师生热情参与,比赛现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不时激起阵阵掌声,充分展现出学生激情四射的青春活力、令人欣喜的才艺水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出鹰潭一中日渐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全校师生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经过认真评选,高一(19)班、高一(7)班荣获“品读经典《弟子规》班级朗诵”一等奖,徐自达(武术)、徐靖南(器乐)、杨禄炜(舞蹈)、杨紫云声乐)、周明俊(篮球)、桂俊雄(主持)、应鹏飞(演讲)、杨睿(绘画)、谌昊泽(摄影)、徐梓桑(书法)等10人被评为校园“十大才艺之星”。 艺术节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力,也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格局。

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品牌的体现,鹰潭一中实现校园搬迁时“带上文化一起走”,孔子雕像、飞翔雕塑、文化墙、老樟树等整体搬家,校训、教风、学风和格言警句等在保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制作。搬入新校园后,鹰潭一中更加立足高起点,坚持文化创新,打造和谐校园,让学生在美丽的校园内生活,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受到熏陶。

走进鹰潭一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块浮雕,展示了4个家喻户晓的教育教学故事,分别是孟母三迁、圆木警枕、牛角挂书和程门立雪,对学生发挥启示和教育作用。进入文化广场,校训石镌刻了校训“诚意正心,日新其德;格物致知,止于至善”,引导师生不断追求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和最完美的学术境界。沿着文化广场由南到北设置了鹰潭一中的学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景观石,强调学习的递进关系,寓教于景。站在文化广场,一抬头便可看到“建设国内一流的质量名校和文化名校”金色大字,这是鹰潭一中近年来的办学目标,彰显出鹰潭一中人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更是引领全校师生不懈奋斗的动力。

目前,校园绿化面积已达10万平方米,到处绿树成荫,花坛遍布,芳草萋萋,环境优雅,成为学生读书求学的一方宝地。其中行政楼和教学楼之间的庭园是按“琴、棋、书、画”理念来布置的,如“棋苑”,铺地仿围棋棋盘格式,由草绘线,以树绘点,而学生则作为其中的棋子,走出自己的人生。

走进新校园,你还可以感受到老校园的独特魅力。行政楼二楼大厅内挂有老校园的很多照片,甚至还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校门和校舍。后门广场有移自老校园孔子雕像,是鹰潭一中新校园整个龙脉的引子。孔子脸含微笑,神态慈祥,仿佛恭迎来此求学的四方学子,又仿佛欢送一批批学成毕业的才俊。

3月21 日,鹰潭一中邀请我市知名的书画家们到校参观、创作。书画家陈显明、庐根水、金华、胡志刚等目睹了壮美的新校园,了解了鹰潭一中的辉煌业绩,不禁兴致勃发,纷纷泼墨挥毫,即兴创作了数十幅书画作品。这些书画作品都已装裱、镶嵌在教学楼、行政楼、职工之家等处,广大师生深受激励和鼓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