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06年支教志愿者官任娥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08年支教志愿者钱魏利用晚上等业余时间为农村教师开设电脑知识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为积极引导我市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2006年起,市人事部门会同组织、编制、财政、教育、卫生、农业、扶贫和共青团等部门,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几年来招募了180多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奔赴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乡镇基层开展支扶工作。他们挥洒青春,建功立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精心策划,选贤任能。市人事部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三支一扶”有关政策,精心营造招募氛围,在全市树立“行行能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同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公开招募、网上报名、考试考核、统一培训和统一派遣的方式组织实施。笔试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保证了“三支一扶志愿者”的素质。整个招募过程始终做到招募政策、招募计划、招募条件、招募程序、考试成绩、招募结果、举报电话“七公开”,自觉接受高校毕业生、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市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三支一扶”领导小组,下设“三支一扶”工作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跟踪服务工作。同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人事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协调方案实施、经费预算及使用管理等,及时为志愿者办理住院医疗和人身意外伤害两项保险;财政部门第一时间落实各项财政补贴经费;农业、教育、卫生、扶贫等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督促本系统基层单位接收“三支一扶”志愿者,加大对志愿者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人文关怀,保障待遇。我市各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发放“三支一扶”志愿者每月的生活、交通补贴费,确保志愿者的基本生活。他们还为志愿者提供了相对较好的住宿环境和办公条件,从饮食起居到解决交通困难,从分配工作到享受福利待遇,均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带、生活上照顾。各级人事部门领导也经常关心过问志愿者工作情况,深入基层走访慰问,与志愿者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近况,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三支一扶”志愿者和各单位签定支扶协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志愿者建档立卡,定期考核,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三支一扶”志愿者下到基层后,各用人单位都指定业务精、素质好的专职人员负责做好“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转变角色,增长才干。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了让“三支一扶”志愿者能够学以致用,我市人事部门与服务单位积极协商,将志愿者安排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上接受锻炼,确保志愿者所学与所用的良性衔接。各用人单位也鼓励志愿者发挥特长,大胆实践,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并可以参加全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服务期满后办理录用手续。从2009年起,我市根据乡镇公务员招考职数情况,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五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上加10分;对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的,学校为其保留学籍;服务期间符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予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我市“三支一扶”志愿者们用满腔热忱挑起新农村建设的重担,诠释“吃得住困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的精神。无论在乡镇站所、医院、田间地头、农村讲台,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贵溪市文坊镇支教人员琚木荣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最近被学校任命为年级主任。志光镇“三支一扶”支医大学生祝乾亮管理工作有创新,被贵溪市社保局借用。余江县支教大学生费东亮教学勤勤恳恳,并且关心每一位农村学生,深受师生的欢迎。月湖区支教人员覃楚栩、龙虎山景区支教人员王鸿都成为当地的骨干教师受到表彰。贵溪支医人员艾琴燕、余江支医人员张朝杰勤于钻研业务,服务态度好,对病人像亲人,受到用人单位和患者的好评。月湖区童家镇支农人员汪鹏洲日夜加班加点,与镇干部奔波于农村计划生育和土地征用工作中,尽力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受到童家镇党委领导的称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