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发挥职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翻看市科协做的册子,一连串的荣誉像深秋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市科协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全市科协系统组织建设迈出关键一步,社区科普工作全省领先,“服务四个鹰潭建设”学术年会成果丰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1个、全国优秀农技协2个,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1名;获评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名;26人次获评科协系统省级以上先进个人,6人次获评市级党务、综治等先进个人。全年争取上级项目奖补资金100多万元;争取科普文化园、数字科技馆等建设资金,学术年会、学术沙龙等活动经费,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培训费等经费120多万元。
地方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内力”。多块“国字招牌”的获得,无不向人们一一展示着科技创新的力量。鹰潭市科协在坚持履行“三服务一加强”职能职责的同时,也用科技的力量在书写着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辉煌。
以抓好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强化服务职能
进一步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需要,也是发挥科技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需要。去年以来,市科协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成立了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协、鹰潭职业技术学院科协、市应用工程学校科协,在推进园区、大中专院校科协组织建设方面有新突破;推动全市90%的乡镇建立了科协组织,贵溪市乡镇科协工作实行了党委、政府领导双配制,余江县率先设立村级科普员,月湖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社区科普工作理事会;以重点推进社区科普工作为契机,组建了近千名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认真做好“建家”工作,连续五年开展全市科协系统“五个十”评选表彰活动,举办多形式的学会秘书长培训班及联谊活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科协凝聚力。
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落脚点,展示服务职能
农村党员经济管理培训班上,来自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农业产业基地领头人、种养大户、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和村组后备干部等共86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并组织实地参观,举办了多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产业化班及短训班,受训人数累计超过了2万人次。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去年以来,市科协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落脚点,重点开展群众性、社会性主题科普活动。全省社区科普工作现场会、江西省万名科普志愿者进社区启动仪式在鹰潭举行,市科协组织青少年参加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学营活动和“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承办全省“百场科普报告进社区”活动,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之春、全国科普日活动……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科普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和覆盖广度,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市科协还切实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打造了全市首家科普展示基地——月湖区梅园科普文化园,着力建设滨江公园科普文化长廊,建成了三个数字科技馆。
以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出发点,体现服务职能
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职能发挥,很大程度要依赖“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平台来完成。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既是科协组织的生存之基,也是科协事业的繁荣之道。
2013年,市科协开展了主题为“喜迎建市30周年,服务‘四个鹰潭’建设”的第三届鹰潭市科协学术年会,共设1个主会场和老科协、贵冶科协、土木建筑、心理、药学、气象等6个分会场,征集各类主题论文近200篇,编印优秀论文集6册。同时,还组织开展“百会千名”专家下基层系列活动,推动了基层科学素质的提升,开展“大手拉小手”校会合作活动,推动科普进校园的广泛深入开展。
任重而道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市科协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围绕全市“8+1”重点工作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团结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开创工作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