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鹰潭打响“江河湖库水质提升”攻坚战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2017/8/18

从全省消灭劣V类水推进河长制工作会议上获悉,鹰潭是全省唯一在国控、省控断面中没有出现劣V类水质的设区市。刘奇省长要求:鹰潭的水质治理不能停留在如何“保持”上,而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上。这对鹰潭来说,既是对过去治水、护水工作的肯定,也为今后工作指明目标和方向,从8月11日召开的全市江河湖库水质提升暨推进河长制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鹰潭市自我加压,扬鞭奋进,全面打响“江河湖库水质提升”攻坚战。

一、以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为抓手促项目建设

水环境污染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治污在水下、责任在岸上。鹰潭以抓好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为切入点,一是铁心硬手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前全面完成62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治污设施工程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88家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以及47家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等治污设施配套建设。二是狠抓污水集中处理,加快推进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龙岗工业污水处理厂整改进度;加大重点企业整治力度,贵溪市海利化工、麒麟化工等企业搬迁入园工作在年底前将有实质性进展。加快鹰潭市老污水处理厂环境整治步伐,将鹰潭市老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景观项目进行改造。加大江西六国化工废水污染处理力度,督促六国化工有限公司抓紧实施干法排渣和渣场覆土工程。积极做好鹰潭市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加快推进龙虎山大道污水主干管线工程、东川河截污工程和鹰西片区排水主通道项目建设,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

二、以专项整治为重点促源头管控

要打好水环境治理这场硬仗,必须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同步。岸上功夫足,水下问题除。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扩大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明确规定信江及其支流两岸、中型水库集雨区1公里范围内,小(一)型水库集雨区500米范围内,境内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500米范围内,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乡镇集镇规划范围内以及学校周边500米范围内,龙虎山核心景区1公里范围内,全部划为禁养区。对禁养区内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实行关停、搬(拆)迁、转产。据初步测算,新禁养区划定后,全市需关停、搬迁250家以上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约占全市总数50%,仅此一项,县(市、区)财政需出资1.5亿元以上。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水库水质治理力度。要求全市小(二)型以上水库必须全部退出承包合同,全面实行“人放天养”;山塘全面禁止使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其他生物复合肥等污染水质的饲料进行养殖,实行“健康养殖”,确保水质达到灌溉水标准。年底前,全市10座中型水库和349座小型水库水质将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列入饮用水源的水库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

三、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载体促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信江生态流域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制定完善了信江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统筹推进生态流域治理系统工程建设。一是整合水利、环保、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旅游、文化等项目资源,系统推进信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全面清理非法设置、不合理设置、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严厉打击偷排、不达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可以保留但需整改的入河排污口,年底前完成整治验收。对保留的排污口和雨排口,设置标识牌,实施“身份证”管理,并公开排放口相关信息。三是将河道保洁纳入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鹰潭市以列入全国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行城乡环卫服务均等化、生活垃圾处理全域一体化,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扫得干净、运得出去、处理得好”,该项目首期投资总额约6300万元(15年内累计投资总额约1.96亿元),服务覆盖面积达3335平方公里,涵盖51个乡镇,总涉及人口85万人,垃圾收运保底量264吨/天。已于7月份已正式运营,将瞄准“省内标杆、全国一流”的工作目标,强化项目建设运营保障,进一步健全后期管理运行机制。四是启动了河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移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力争把“智慧河长”信息系统平台打造成我市乃至全省运用新技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典范。目前建设方案已初步形成,力争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江河湖库,事关老百姓的福址,事关鹰潭长远发展。让人民群众用上放心的水、喝上干净的水,带着Ⅲ类以上水质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既是鹰潭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百姓的承诺,也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排头兵的内在要求。鹰潭市委市政府将与130万市民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这场“江河湖库水质提升”攻坚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